让民营经济人士在思想政治引领中“有所得”

相链区块链

  金庭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笔者认为,做好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关键在于让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引领的过程中切实“有所得”,从而将思想引领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调动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刻认识“有所得”的重大意义

  “有所得”精准回应了民营经济人士作为“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双重关切,将国家战略、企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有机融合,为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提供了持久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对于民营经济人士而言,“有所得”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概念,涵盖了物质支撑、精神赋能、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它不仅关乎事业发展的促进,还涉及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彰显。这不仅是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从微观层面来看,民营经济人士的认知水平、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物质层面的保障,是企业应对风险、持续创新的基础;精神层面的滋养,赋予企业家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信念;价值层面的升华,则引导企业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局,锚定基业长青的正确航向。

  从宏观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也在92%以上;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的贡献都在五成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到八成以上。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开展“有所得”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能够进一步凝聚这一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个体成功、企业成长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准确把握“有所得”的内在逻辑

  “有所得”之所以要成为驱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核心引擎,源于其坚实的理论基础、鲜明的现实观照和紧迫的时代需求。

  在理论基础方面,它遵循个体行为激励与组织动员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引领要取得实效,必须与工作对象的实际需求同频共振。民营经济人士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线,对发展的追求尤为迫切。“有所得”构建了从满足基本需求(物质所得),到获取认同尊重(精神所得),再到追求自我实现(价值所得)的完整激励谱系,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递进规律,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更接地气、更贴人心,更能有效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认同。

  在现实观照方面,它契合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实践型群体的鲜明特质。这个群体成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更加务实,更注重实际成效。如果思想政治引领与企业发展是“两张皮”的关系,甚至被企业视为负担,那就容易产生疏离感,甚至适得其反。反之,当在思想政治引领中能看到政策红利、拓展战略视野、促成合作机遇或获得精神荣誉时,他们就会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寻”,将外部要求内化为自身发展需要。这种由实实在在的“获得”而产生的信任,最为牢固,也最为持久。

  在时代逻辑方面,它响应了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有所得”的精准引领,可以将企业家的注意力、创造力聚焦到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来。当民营经济人士深刻认识到个人价值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图中得以实现,其创造活力就会充分涌流,实现从“参与者”到“建设者”的深刻转变。

  系统推动“有所得”的举措见效

  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确保“有所得”的成效可感知、可衡量,切实激发民营经济人士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

  厚植发展沃土,夯实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些年,各级都制定出台了一些涉企纾困政策,但不少民营企业反映获得感不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政策精准度,实事求是,说了就要做,真帮实帮。同时,对纳入帮扶的同类型企业要一视同仁。”要让民营经济人士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功,就要提升政策获得感。推动惠企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特别是在减税降费、研发支持、融资便利等领域,要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让企业轻装上阵。着力拓展市场空间,坚决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落实“非禁即入”,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要素获取等方面做到公平对待,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强化法治保障,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稳定市场预期,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

  加强精神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应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敢于闯、大胆干,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同时,满足民营经济人士对荣誉、认同和自我超越的高层次需求。搭建成长平台,组织高质量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助力其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完善荣誉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表彰奖励机制,对在创新、就业、纳税、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贡献突出者,给予应有荣誉和社会认可,增强其成就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以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解决其实际困难,增强其“自己人”的归属感。

  引领价值导向,提升思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党的政策,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与祖国同进步,与人民齐奋斗,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应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人士在更广阔舞台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引导其投身国家创新体系,树立产业报国志向,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建立功业,获得超越利润的价值感。畅通贡献社会渠道,有序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公益慈善等事业,使其才能和经验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获得精神满足。同时,大力选树宣传“义利并举”的先进典型,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

  物质基础奠定事业根基,精神动力激发奋斗热情,价值引领高扬前进旗帜。“厚植发展沃土、加强精神激励、引领价值导向”,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驱动民营经济人士“有所得”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思维,构建让民营经济人士在思想政治引领中“有所得”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定能实现从“入耳”到“入心”再到“入行”的层层深化,充分调动民营经济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长沙市社科智库专家、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本文系“长沙社科智库”专项课题成果(2025CSSKZKT02)〕

【作者:金庭碧】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