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文旅IP打造及产业拓展研究
王青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伴随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广电媒体以强大的内容创意能力、视听叙事优势及广泛的受众基础,成为文化旅游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长沙广电作为行业先锋,其探索凸显了“无IP不火爆,无视频不传播,无场景不体验,无数智不未来”这一核心逻辑的实践价值,为广电文旅融合提供了生动样本。
无IP不火爆
深耕内容沃土,锻造核心引力
成功的文旅项目必须有深厚文化内核作为支撑。长沙广电精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深度挖掘长沙红色文化资源,围绕“讲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湖湘精神”“挖掘在地文化”四大内核进行创作,将爆款红色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转化为超级城市文旅IP,打造了全国首个红色多维沉浸式演出项目《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热起来、潮起来”。
无视频不传播
构建视听矩阵,引爆全域流量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长视频用户规模达7.52亿,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长沙广电顺应移动新媒体发展趋势,构建了以自主平台“我的长沙”APP为核心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探索拍摄文旅微短剧,策划“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活动,形成“大屏带小屏、内宣联外宣”的立体传播格局。
无场景不体验
创新空间叙事,构建沉浸体验
场景代表需求和流量,意味着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长沙广电充分利用其策划运营经验和场景创新设计能力,深度介入大型文旅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水上苗乡数字幻游《巫水河边月正圆》,以及“长沙之眼”城市观景平台等项目。
无数智不未来
拥抱数字科技,赋能智慧文旅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文化和旅游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数智变革。长沙广电积极推动文旅科技创新探索和实践,助力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深度整合“我的长沙”APP、文旅商消费一卡通“嗨卡”、文旅频道数字人主播“诗远”等数据资产,形成系统性的智慧文旅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集团)。本文系2025年度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2025CSSKKT229)〕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