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十四五”答卷:经济有活力,民生有温度,服务有力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11月20日上午,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蒋君,副区长蒋苒等相关负责人亮相,围绕招商引资、民生建设、楼宇经济、营商环境等热点问题,向社会公布辖区“十四五”发展成绩单。

内外联动: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为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区,芙蓉区“十四五”期间在“引进来、走出去、扩内需”上多点发力,交出亮眼答卷。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蒋苒介绍,辖区发挥楼宇经济优势,聚焦现代金融、高端商贸等领域,做实央企对接、湘商回归等工作,中国黄金电商、国家管网湖南公司、小康人寿等一批总部项目相继落地;瞄准新兴赛道,新致软件、宏大爆破等企业购地建设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十四五”期间,全区年均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近300亿元。
在消费市场方面,芙蓉区深耕“四首经济”和“四新业态”,擦亮夜经济等特色名片。近140个品牌首次入湘,60余个品牌首次进入华中区域。长沙国金中心营业额常年位居全国IFS前三,“千年定王台,百亿黄金街”初具规模。五年间,全区年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650亿元。
在开放合作方面,面积1.86平方公里的芙蓉自贸片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形成12项省级、2项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个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有序运营,全国自贸唯一标准合作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出口时长缩短三分之二、成本节约30%。马拉维总领馆顺利开馆,5个离岸创新交流中心投入运营,中非合作走深走实。
园区发展势头强劲。长沙隆平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刘慰介绍,园区“四上”企业总营收年均增速达13.3%,累计新增“四上”企业106家,引进10个“三类500强”项目。园区汇聚20余家科研院校和133个重大平台,7名“两院”院士领衔攻关,形成完整的种业创新体系。隆平高科跻身世界种业前七强,杂交水稻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民生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人均GDP从2020年的18.12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20.65万元,芙蓉区没有让经济数据停留在纸面上,而是持续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
“十四五”期间,在芙蓉区,东雅中学、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等学校建成投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急诊大楼、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医疗养老设施相继完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更均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5年来,西龙路主干道、自贸区块道路建设顺利推进,老旧城区排水管网完成改造。蔡锷中路两厢-西龙片区、远大路沿线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芙蓉生态新城安置小区高品质建成。道路更通畅,小区更整洁,居民生活舒适度显著提升。
在芙蓉区,群众文化生活愈发丰富。芙蓉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落成运行,23个社区综合文化中心高标准建成。湖南米粉街、长沙戏剧街等文化地标成为市民打卡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经济的‘增长值’,转化为群众的‘幸福值’。”芙蓉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戴静说。

优化服务:营商环境擦亮“金名片”
“芙蓉520”企业服务品牌,已成为芙蓉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自2019年起,芙蓉区每年5月20日举办“企业服务日”活动,这一服务品牌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
为将服务企业融入日常,芙蓉区将每月20日定为“企业服务日”,面对面倾听企业家诉求。“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企业服务日’已解决具体问题60余个。”蒋君介绍,一家金融企业因战略合并需要加急办理证照变更,“流动审批站”上门服务,实现一次性办结。
同时,在“千名干部联千企”基础上,芙蓉区升级推出“四员联动”服务机制。企业服务员、诉求纾解员、政策宣讲员、政风监督员组团发力,及时响应企业需求。某企业反映办公大楼前路口掉头难,服务专员迅速对接交警部门,实地研判后拿出优化方案。“芙蓉企服通”平台上线后,构建起“线上+线下”服务双通道,企业诉求24小时内回复。
芙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段超介绍,辖区率先打造“5G+智慧”区级政务大厅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设全省首个“24小时楼宇政务服务驿站”。推出分支机构、连锁机构集合登记和许可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成立全省首家涉企纠纷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十四五”期间,重点商务楼宇累计净去化面积40.7万平方米,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总量突破17.55万户。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蒋君表示,芙蓉区将继续拓展“芙蓉520”品牌内涵,用持续的服务让“永远可以相信芙蓉”成为企业的集体记忆。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