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用地难”!“星沙经验”获全省推广

相链区块链

◎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彭娴 通讯员 易佳辉 刘嘉行

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作为一个占地400亩的省重点冷链项目,从签约到完成用地摘牌仅用131天——在长沙县,这样的“星沙速度”正刷新着产业项目落地的新纪录。作为中西部综合实力第一县,长沙县自然资源局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成功破解了长期制约项目落地的用地保障难题。其探索形成的“玉湖冷链经验”于10月28日在全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用地要素保障质效提升培训班作经验交流发言,为全省用地审批质效提升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仅“容缺审查+并联推进”一项机制,就为玉湖冷链项目节省审批时间近两个月,项目建设实现突飞猛进。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刘思源 摄

破体制坚冰

从“串联等待”到“并联攻坚”

产业项目落地难,曾是制约地方经济提质增效的普遍瓶颈。在玉湖冷链项目推进初期,长沙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深入调研,精准识别出三大核心梗阻:审批流程链条繁复、企业建设周期紧迫、跨部门协同机制不畅。

“传统的审批模式如同‘串联电路’,任何一个环节卡壳,都将导致整个流程停滞不前。”长沙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对于玉湖冷链这类季节性强的项目,企业需赶在冷链需求旺季前完成建设,时间压力巨大。

为打破困局,长沙县率先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整合招商、征拆、林地、用地报批等关键部门职能,成立专项工作组,构建起“一个部门统筹、一套流程审核、一对一对接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新机制。更为关键的是,长沙县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审查”模式,在招商洽谈阶段即同步启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提前完成征拆摸底、地类核实、补偿评估等基础工作,主动对接省自然资源厅,争取对林地报批中非核心资料实行“容缺审查”;用地批复下达时,同步完成土地挂牌准备,实现“批复即挂牌”无缝衔接。同时,前置项目总图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办理,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

据测算,仅“容缺审查+并联推进”一项机制,就为玉湖冷链项目节省审批时间近两个月,成功抢出项目建设的“黄金窗口期”。

立长效机制

从“个案突破”到“系统创新”

玉湖冷链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单个案例的突破,更推动长沙县建立起一套涵盖项目全周期的系统性保障机制。长沙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星沙经验”的核心在于构建起“全景式规划、全周期统筹、五级联动、闭环管理”的新型用地保障体系。

长沙县将项目落地全流程结合“招商—征拆—报批—供地”四大关键环节,拆解细化为10个小环节,逐一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时限,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过程管控。与此同时,长沙县打通“省—市—县—镇—企”五级联动渠道,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确保各类堵点问题“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项目推进期间累计化解各类问题10余个,流程畅通无阻。

为推进改革系统化、制度化,长沙县自然资源局于2025年成立规划编制、用地报批、土地出让、规划审批、规划验收五个工作专班,组建“星自然”政策宣讲团,开展报批报建实务培训,并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全面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显著成效。数据显示,长沙县重点项目用地审批沟通耗时预计减少50%以上,行政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

促经验推广

从“县域实践”到“全省借鉴”

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的全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用地要素保障质效提升培训班上,长沙县作为典型案例代表,向全省各市州自然资源系统分享了“玉湖冷链经验”。这意味着,“星沙速度”正从一县的实践探索,升华为全省借鉴的制度成果。

调研分析显示,长沙县的改革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压缩了审批时间,更在于构建起一套“响应敏捷、协同高效、管控精准”的现代化用地治理体系。它回应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项目落地效率与制度性成本之间的突出矛盾,也为中西部地区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实践借鉴。

“这场以用地保障为突破口的改革,既是县域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长沙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沙县自然资源局将继续推进“星沙经验”迭代升级,推动用地保障从“提速”向“提质”转变,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赋能”演进。

随着“星沙样本”不断推广,其所蕴含的改革理念与实操路径,或将为更多地区破解项目落地难题、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供重要启示。

【作者:彭娴】 【编辑:星沙时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