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颗卫星升空!天仪研究院第21次太空任务圆满成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6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傅斯敏 通讯员 陈红微)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19时39分,随着谷神星一号(遥15)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由云遥宇航与湘江新区企业天仪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云遥一号27星(卫星代号TY170)精准入轨,标志着天仪研究院第21次太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仪研究院负责人介绍,TY170是一颗50kg级科学实验卫星,其搭载的一台GNSS掩星探测载荷和一台长波红外相机堪称"黄金组合"。将开展在轨技术验证与业务化应用示范,为大气探测、地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数据应用积累实践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TY170的创新平台首次集成霍尔电推进系统、光纤陀螺、高性能计算板卡及康普顿望远镜等新型单机产品,聚焦于推进、姿控、星上处理及空间探测等领域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在轨验证。这些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可显著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靠性,通过推动这些产品技术的落地与产业转化拓展卫星制造产业链,为打造高性价比、高适应性新型卫星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商业化SAR遥感卫星及科研卫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已累计将38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31颗科研卫星,服务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及商业企业,搭载载荷覆盖导航增强、电推进系统、空间环境探测、新型通信载荷等多个领域,并产出多项具有影响力的在轨验证成果,形成从卫星研制-星座运维-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其自主研发的SAR卫星星座,如"巢湖一号"等,已在轨获取数万景高质量遥感数据,深度参与了全球62次应急救灾响应。
与此同时,天仪研究院科研卫星的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升级——从载荷搭载重量的逐步提升,到卫星在轨寿命的不断延长,再到服务响应效率与技术适配性的优化,全方位强化了科研平台的支撑能力。
“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各类科研载荷提供高性能卫星平台服务,助力提升空间科学实验的技术能力与研究水平,持续推动商业航天科研生态的繁荣与进步。”天仪研究院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新区已集聚航天环宇、揽月机电、天仪研究院等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形成覆盖卫星制造、导航增强、空间探测等领域的产业集群,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TY170的成功发射,不仅是天仪新一代卫星平台在轨验证的重要开端,更成为推动新区航空航天产业链深度协同的重要实践。通过搭载合作伙伴自主研发的新型载荷,TY170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在轨飞行验证平台,在赋能商业小卫星领域协同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整合,为整个产业技术成熟与应用拓展注入新动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