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听课,是一门学问!”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8日讯(通讯员 何方蓉 全媒体记者 岳霞)“听课,不就是搬个凳子进教室,记记笔记点点头吗?”如果你还这么想,那可能真的只是在“看热闹”!而真正的“门道”,藏在长沙市实验中学周煌军老师的一场讲座里。近日,长沙市实验中学忠恕楼录播教室座无虚席。全体青年教师齐聚一堂,还有远道而来的集团成员校——黔阳一中的跟岗教师,共同探讨“听课”的“门道”。
周煌军是谁?教书15年,带过9届高三,做过9年班主任,还是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兼职教研员、长沙市首届卓越教师、教育帮扶大湘西黔阳一中名师工作站站长。他不是“理论派”,而是“实战派”,他的讲座主题很直接——《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谈青年教师如何听课》。
周煌军以“三问”贯穿整堂讲座。
第一问:“你为什么听课?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真的想成长?”激发青年教师的反思。
第二问:“听谁的课?”周煌军说,听课不只听“师父”的,还要听“对手”的、听“网络”的,甚至听“自己”的。他举例道,高三年级组长李伟语言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物理教研组长赵秋平思路开放,旁征博引;青年教师石芷瑜教态优雅,亲和力强;就连《百家讲坛》的视频,他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思维结构化,语言艺术化”。他总结:“听课,不分场合,不分形式,只要你带着‘学习的眼睛’。”

第三问:“怎么听课?”周煌军把听课分为三步:听课前,听课者是“侦探”,这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学生容易错的是什么;听课时,听课者是“记录者+思考者”,听语言、看教态、记细节,甚至可以用设备录下课堂片段;听课后,听课者是“反思者+交流者”,要问自己“如果我上这节课,会怎么上”,问学生“你听懂了吗,你学会了吗,你喜欢这堂课吗”,问同伴“你觉得哪里可以改进”。
“听课,不是学招式,是学‘道’,学规律。每节课都有其内在逻辑,听课者要听的,是那个‘为什么’。”长沙市实验中学校长张桃总结时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听课,甚至跨学科、跨年级去听,提升自己专业成长的效率,早日成长为“挑大梁”的教育教学能手。
讲座结束后,青年教师们久久不愿离去。有的围着周老师继续提问,有的互相交流笔记,有的已经在计划下周去听哪位“老教师”的课。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一场关于“听课”的讲座,点燃的,是长沙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青年教师们对课堂的敬畏、对成长的渴望。
一次看似常规的教研活动,却因为内容的“实在”和“接地气”,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直呼:“原来听课,是一门学问!”“让身边的‘高手’走上讲台分享经验,能让分享者的特长、优势得到肯定,也能激励全体教师向榜样看齐,进一步发挥校本培训为教师队伍‘赋能’‘充电’的作用。”教科室主任周宇寰说道。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