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舜子屋里赏陶瓷

  ■佘利娥

  这个古色古香的陶店,店名叫“舜子屋”。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雨)。相传舜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陶的人,后世尊其为陶器的祖师爷,主营陶器的李家门店取名舜子屋,意在祈求他们的陶瓷制造能在祖师爷的指导下蒸蒸日上。

  来到家乡古镇陶城,我第一脚踏进的门店就是这间古朴典雅的舜子屋。我在店里转悠,忙活的女主人见我对屋内的所有陈设感兴趣,忙过来准备一一介绍,恰好她的男主人要上阁楼拿东西,请她上去帮忙。我对女主人说:“没事的,您忙您的吧,我不用您花时间介绍,我可以自己欣赏。”

  我已经想好了,这次来陶城,我会尽我当时想了解的看,这个古镇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了解的东西也实在太多,难怪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过,她在古镇工作了上十年,还没有把陶城古镇看个够。那时候,她说这句话我还有点迷惑,因为我对古镇的深厚底蕴仅知皮毛,甚至可以说连皮毛都不知,我阅千年古镇,大多是道听途说,再有就是查阅资料,阅读过作家笔下的古镇传奇故事,而我却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古镇,我总觉得,用查资料、看文学作品来了解古镇,那都是人家参观后的体会和感受,是别人的见识和看法,是带着他们的眼光去了解古镇的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其实要获得自己理解的古镇,应该用自己的眼睛欣赏。

  我在舜子屋认真参观。舜子屋内的陶制品琳琅满目,有泥土色的湘西酒碗,有天蓝色带盖的瓷坛,我对这种蓝色瓷坛甚是喜欢。这种蓝色,可以说是蓝色中最华贵的颜色了,它高雅脱俗,颇有一种袭人的贵气。犹记玫瑰花中,有一种花叫“蓝色妖姬”,这种玫瑰花很特别,大自然中是长不出这种色泽的玫瑰花的,它是人工上色染上去的。那么多颜色好看的玫瑰花,人们还是喜欢把花色染成蓝色。相传“希望女神”的原型就是一颗蓝色的钻石。所以宝石一样的靓丽幽蓝就成了希望的代名词。心理学上,宝石蓝和紫色一样,都会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我对蓝色有些好感,觉得它给人造设无尽的联想和想象。眼前的蓝色陶器,又让我惊喜于它的高雅之美。

  儿时,我在外婆的房间里,常常爬上她做新娘子时外公家给他们打的一张带抽屉的桌子,放在那间门口对着敞堂屋的正房窗子下,桌子中间是外婆随嫁的一个梳妆台镜,台镜的两旁各放着一个带盖子的蓝色瓷坛子。外婆说,这是我的老外公从铜官古镇花几十个铜板买回来给她陪嫁的。老外公也喜欢铜官陶瓷,他为了给外婆买陪嫁的瓷坛,一早起床,赶着家里的马车,带几个帮工,前往距他们家几十里的铜官古镇,就为了买这两个蓝色的陶瓷坛。老外公把买回来的陶瓷坛拿给外婆看,外婆格外欣喜,她知道这是她父亲对她特别的宠爱。外婆生长在富雍的娘家,她父亲最疼爱我的外婆,尽量把最好的给外婆陪嫁。外婆的父亲很开明,他尊重女性,宠爱他的女儿、我的外婆,难怪外婆的性格总那么开朗,她嫁给我的外公,外婆用笑声伴着外公,让外公受到外婆的影响。经历过穷苦的日子,外婆一家人一直过得很满足,那两个蓝色的陶瓷坛子从来没空过小孩子的副食品。尤其我在外婆家度过的五六年时光里,我常常爬上那张红实木桌子,揭开陶瓷坛盖,抓里面的小花片、芝麻卷、胡椒饼子,还有外公从田埂上摘回来放到那陶瓷坛里的绿豆荚。我喜欢古铜官的陶瓷坛,也许就是外婆家书桌上那对蓝色铜官陶瓷坛子,培养了我的情结。

  眼前舜子屋里的蓝色陶瓷坛,比外婆家那对旧时光里老的蓝釉色彩显得更加贵气,它让我想起了儿时,想起我的外公外婆,想起外婆家的老屋,想起我和我的表姐妹们一起度过的幸福童年,还有舅妈用那个铜官陶瓷钵子蒸的鸡蛋和酸辣椒豆豉猪油萝卜干,还有用铜官陶瓷腌菜坛子装的炸鱼,用菜油浸泡一个春夏秋冬都不会变味的炸鱼,放在铜官窑烧制的菜坛子里,那种浓厚的鲜味,只要你试着尝一口,你就会被俘获,一辈子念念不忘。

【作者:佘利娥】 【编辑:黄能】
关键词:陶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