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顾所来径
胡宇
灯下翻阅李兰芳同志《行走在教育路上》一书,一句诗萦绕在心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夕阳西下,诗人回看曾经走过的路,既有用心耕耘此生无憾的欣慰,也有韶华易逝、时不我待的怅惘。兰芳同志整理此书的过程,是否也是此番况味呢?
兰芳同志今年五十二岁,此前一直在宁乡教育领域工作,他从入职时的一名普通初中教师,很快成长为优秀的高中校长,此后又长年在教育局多个岗位工作,横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教育管理三大领域,经历十分丰富。这本书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回望,也是他个人教育经验的珍贵沉淀,更是一代教育人躬身耕耘的微观缩影,镌刻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在基层的时代印记,见证着基层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
全书以“以诚意正心修身立德”“以谦逊诚恳服务师友”“以阳光笑容激励学子”三个篇章为脉络,摒弃空洞说教,用质朴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课堂教学的智慧火花、师生相处的动人故事、同行交流的思想碰撞,以及对教育本质的不懈追寻娓娓道来。特别是他细细讲述的岗位变迁历程,好像一部教育领域的“微观纪录片”,字里行间散发着不同年代的特殊气息,读来让人动容。书中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对育人案例的剖析和对政策落实的观察,彰显了基层教育工作者把教书育人视为天命的强烈责任感和巨大使命感。
全书三个特色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真诚的情感共鸣。作者在回溯教育之路时,充满感情地描绘了艰辛奋斗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群像,很多场景让人笑中落泪。比如刚从学校出来的青年教师学着刷墙,全校教师一起翻修学校;宿舍漏雨,兰芳同志和同事一起上房顶捡瓦;为了维护学校环境,争取支持,与校门口的不良店主斗智斗勇……大量的真实姓名在书中提及,体现了作者讲述往事的真诚和坦率,现实中很多人还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读来让人十分亲切。
二是实用的经验分享。书中精心收录了作者各工作时段的重要发言、讲座精华与学习感悟,这些内容既是个人工作经验和实践思考的凝练总结,也是具备实用参考价值的教育资料。无论是一线教师寻求教学创新与班级管理策略,还是教育管理者探索学校发展与政策执行之道,抑或是教育爱好者拓宽知识视野,相信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三是存史的记录价值。作者近三十年的教育征程,足迹遍布七个单位,深度涉足中学教学、学校管理、机关工作及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书中原汁原味还原这段丰富历程,让读者得以透过作者的视角,沉浸式体验不同教育场景中的真实挑战与工作图景,真切看到近三十年来学校风貌的更迭、教育政策的演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因此该书也为观察、记录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兼具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教育档案。
我欣赏兰芳同志“以生命书写生命”的诚恳,敬佩他“将职业淬炼为志业”的坚守。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愿更多关心教育的人能从书中受到感染,汲取力量,以更热忱更赤诚的生命状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走在教育路上》/李兰芳 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5年8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