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号”卫星成功发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斌)北京时间8月9日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其中,一颗名为“中联重科号”的卫星随火箭破空而起,奔赴星辰大海。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标志着中联重科的“足迹”已从大地延伸至浩瀚太空。
“中联重科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辟了工程机械行业全新的想象空间。
“它象征着中联重科以科技为笔、星空为画板,正在描绘一幅跨越山海、无界抵达的全球服务宏伟蓝图。无论是极地、荒漠、高原,还是海上作业平台,中联重科的服务都能精准高效触达。”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颗卫星是中联重科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转型升级的最佳注脚,它不仅彰显了中联重科与未来、与世界的深刻连接,更凸显了企业以科技赋能产业、引领行业迈向更高维度的决心。
从扎根大地的实干,到仰望星空的探索,中联重科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一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情怀与使命。
“卫星成功发射,彰显了中联重科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步伐,让服务触达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坚定决心。”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十多年来,中联重科扎根长沙,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发展脉搏紧密相连:从南极冰川的科考站建设,到超级工程雅下水电,再到“一带一路”的全球延伸,中联重科的“大国重器”无处不在,为国家建设和全球发展持续贡献着中联力量,镌刻下中国制造的坚韧与荣耀。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引领者,中联重科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之路,以8大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为依托,累计申请专利17800余件,主导制修订570余项标准。从国内首台超3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塔机,再到全球最大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中联重科用一系列“世界之最”与“世界首创”,不断重塑行业格局,站上全球技术制高点。
截至目前,以位于岳麓山下的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中联重科打造了23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以10多个海外研发制造基地、30多个一级业务航空港为依托,构建了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网络。
“未来,中联重科将持续探索前沿技术和未来技术,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卫星通信等多元融合应用,给行业新生态注入无限可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希望我们和中联重科把真正的业务合作起来。”看完中联重科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消息后,长沙天仪研究院负责人杨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长沙“造星”产业引发行业关注。总部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天仪研究院和航升卫星,在商业卫星制造行业耕耘多年,并取得不俗业绩。天仪研究院是中国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通过微小卫星为国内外科学家、科研院所、商业公司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间科学服务和技术验证服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完成37颗卫星的体系化部署;而航升卫星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具有独立自主的整星和核心部件研制能力、专注于微小卫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系统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累计发射卫星12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