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岭街道:人大代表“微实事”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答卷

相链区块链

党的二十大强调“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天心区人大金盆岭街道工委深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金”纽带微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将“民之所盼”化为“履职所向”,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实施一系列接地气、暖人心的民生实事,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浇灌民主之花,结出惠民之果。

就业驿站编织“金色纽带”

“以前找工作像无头苍蝇,四处碰壁,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就业微市场’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培训、上岗一条龙,真是帮了大忙!”黄土岭社区的李大姐脸上洋溢着笑容,话语中充满感激。曾经,因缺乏专业技能和信息渠道,她的求职路屡屡碰壁。如今,在社区“就业微市场”的精准帮扶和技能培训下,她成功入职家政公司,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大姐的“就业逆袭”,正是金盆岭街道“就业微市场”项目成效的生动缩影。

当下,“求职难”与“招工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信息不对称、技能不匹配让求职者步履维艰,企业也常为觅才而忧。面对居民对优质就业服务的迫切期盼,金盆岭街道人大工委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后,进行了深入调研。基于调研结果,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对接人大代表及其专业优势。在工委的联系协调下,具有丰富人力资源服务经验的区人大代表、长沙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艳华,主动响应、精心打造了“就业微市场”项目。依托红海人力的资源优势,联合黄土岭社区,一个融合“线上+线下”的就业服务微市场应运而生。街道人大工委还积极发动人大代表、商会精英共同入驻,为高校毕业生、楼宇企业员工、困难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从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技能培训到“直播带岗”的一站式暖心服务。

图为工作人员为求职者进行岗位推荐

走进线下的“就业微市场”,专业工作人员不仅耐心解读创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更贴心为求职者精准匹配岗位。创新推出“直播带岗”服务,让企业HR化身主播,实时互动,详细介绍岗位详情,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云”览岗位详情,实现高效互动。这方就业“小天地”,凝聚着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据统计,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项目累计服务求职者2017人次,成功促进227人就业(含就业困难人员13人、妇女65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82场、直播带岗197场;平台入驻企业334家,提供岗位967个。

昔日困境,今朝坦途。黄土岭社区的就业微市场,已然成为连接居民“饭碗”与企业“人才库”的坚实桥梁,有效破解了就业“两难”困局。朱艳华代表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项目,拓展服务深度广度,助力更多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街道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就业微市场,承载的不仅是岗位信息,更是人大代表察民情、解民忧的担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细微处散发的温度。

爱心送餐守护“银龄食光”

在金盆岭街道这片典型的老城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占比较高。对许多老人而言,“做一顿饭”“吃一口热饭”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不仅降低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更牵动着远方子女的心弦,成为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痛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街道人大工委的积极推动下,天心区第六届人大代表、长沙市悦瑞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晏雷主动认领“爱心送餐”项目,决心为社区困难老人送上便捷、营养、实惠的暖心餐食。一碗热饭,一份牵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晏雷代表与夏家冲“爱心送餐”的缘分始于2020年。项目启动之初,他便带领团队精心筹备,逐户走访老人,细心了解口味偏好与饮食禁忌;安排酒店大厨量身定制低盐、低脂、易消化的营养食谱,确保老人吃得安心、舒心。爱心涓涓汇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为辖区老人提供爱心餐食近2万份。晏雷代表的爱心,如同暖阳般不断播撒,从辖区老人延伸至辛勤的环卫工人和生活困难的家庭。他精心组织的“团圆饭”等活动,用一餐餐热腾腾的饭菜传递着社会的脉脉温情,践行着深厚的企业社会责任。

图为天心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晏雷(右一)准备“爱心餐”

图为“爱心团圆饭”活动现场

为了让这份温暖照亮更多需要关怀的角落,街道人大工委将“爱心送餐”项目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民生关切的关键抓手,倾力推动服务升级扩面。项目贴心服务贯穿周一至周五,运作流程饱含温度,晏雷代表的餐饮店每日精心烹制营养餐食,装入保温桶;社区志愿者们爱心接力,确保热乎饭菜及时送达老人手中。在保障机制上,街道为困难老人兜底,提供免费送餐,其他老人仅需支付10元/餐即可享用。为了汇聚更大力量,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动员,不仅得到谭超等代表的资金支持,更联动巷里小馆湘菜馆、大蒜小炒等爱心企业组建起 “老年助餐联盟”,共同壮大服务队伍。工委还组织代表专项视察,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为项目保驾护航。

“这饭菜热乎、软和,比我自己做的好多了!感谢街道社区、感谢人大代表们总惦记着我们!”一位老人动情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项目实施以来,赢得了老人及家属的广泛赞誉。它解决的远不止“吃饭难”问题,更深切地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如“家”的归属感,邻里守望的情谊在饭香中升华,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之风在街头巷尾日益浓厚。

一餐寻常饭,暖胃更暖心。这舌尖上的温暖背后,是人大代表心系“一老一小”的赤子情怀,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代表履职汇聚“幸福暖流”

“人民至上”的信念,在解决一件件“小事”、温暖一个个日子中,变得具体而可感。人大金盆岭街道工委始终锚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坐标,通过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力将“民声”转化为“民生实事”的生动实践,精心打造“金纽带”微民生实事项目矩阵。项目涵盖社会救助、劳动争议调解、困难助学、公益课堂、健康服务、小区自治等多个领域,织就了一张细密的民生保障网。

图为天心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杨亮(左一)爱心慰问

狮子山社区的一户家庭突遭变故,家中的顶梁柱不幸因病离世,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生活陷入困境。区人大代表杨亮得知后,当即决定每年资助孩子10000元爱心教育基金,直至其年满18岁。杨亮代表的善举,不仅提供了经济支持,更给予了这家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和希望之光。熊振代表热心社区公益,一次性捐款2万余元,并结对帮扶狮子山社区罹患川崎病的小女孩周思伊家庭,连续五年每年定向捐助1万元,缓解其生活和医疗上的经济压力。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金盆岭持续流淌,汇聚成滋养社区的汩汩暖流。企业代表谭超、娄兰芳、雷淦麟,在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急需的物资与暖心的关怀。教师代表卢雅姣、熊琦,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困境儿童点亮知识明灯,用课外补习铺就未来之路。代表许彬积极协调,推动自来水公司对小区地下供水表箱实施整体改造升级,彻底解决居民用水不畅的“烦心事”。代表汪洋发挥财务专长和科技优势,化身“智慧生活帮手”,助力黄土岭社区1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代表周扬斌立足金融专长,教居民识别金融诈骗,主动对接有创业需求的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政策咨询和融资渠道指导。代表唐军将专业技术力量注入社区治理。代表黄文霞、肖兰协调辖区博之雅医院,为60名困难居民提供了价值400元/人的爱心基础体检,守护居民健康……一个个“金纽带”微实事项目,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社区、温暖人心的璀璨星河。

在金盆岭街道,民主是畅通的循环。在这里“民声”入耳,代表联络站、家常走访、议事角等,让群众的心声与愁盼,通过这些最接地气的渠道,真实汇入街道治理的视野。在这里“民需”落地,人大代表主动认领、全程跟进,让“急难愁盼”从纸上清单变成家门口看得见的改变。在这里“民评”检验,最终的标尺是居民上岗的笑容、老人捧起热饭的满足、受助家庭重燃的希望。

让每一份民生期待落地生根,让民主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金盆岭街道正用“微实事”书写着“大民生”的温暖答卷。

【作者:】 【编辑:李朝晖】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