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体育领域 民企大有可为

相链区块链

  陈厚锦 陈 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民健康水平和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长沙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培大育强体育市场主体”。新时代积极推动体育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长沙实现“体育名城”、湖南实现“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

  一、内在要求:民之所需 时之所向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兴起、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开展,群众正从“参与体育”向“享受体育”转变,体育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市场庞大。比如长沙的马拉松2024年吸引15万人报名,这类体验型、品牌型赛事日益火热。体育民营企业需精准把握市场脉搏,注重消费场景创新与拓展。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体育民营企业若要在国际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优势,必须直面技术壁垒抬高、市场准入收紧等问题,从粗放型出口向技术、品牌驱动转型升级,强化国际视野与品牌建设能力,练好“内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重塑体育产业生态,体育民营经济必须在技术上、理念上创新,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地,湖南为体育产业赋能空间巨大。如三一重工参与俄罗斯世界杯场馆建设,大幅提升了国际品牌形象。

  二、现实困境:开发滞后 培育不足

  当前,体育民营企业对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升级响应滞后,对细分市场挖掘深度不够,对“银发群体”、职场亚健康人群等群体的个性化运动方案、产品定制等方面开发滞后。消费场景受局限,运动社交、沉浸式体验等新兴业态培育不足。

  数字转型受高风险、低收益制约。一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投入上“不敢转、不会转”。智能设备更新、数据平台建设前期投入大,而回报周期较长。部分企业对数字化理解停留在营销层面,未能实现运营全链条的智能升级。

  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低。我国体育产品性价比高,但在科技含量、文化附加值、品牌附加值方面与耐克、阿迪等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且跨境电商布局缺乏系统性,海外仓建设、本地化运营团队培育不足。

  三、破局路径:共享创新 扩大开放

  推动成果共享,满足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市政府可通过消费券补贴等组合政策,引导企业开发各类特色普惠产品与私人定制产品。长沙可继续加大力度承办各类马拉松赛事,将路线串联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标,做强“体育+文旅”消费链,同时整合好周边餐饮、住宿资源,实现“一键预约”服务。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数字转型升级。长沙可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体育产业领军人”计划,通过在资金、人才上扶持体育民营企业,带动创新。可在湘江新区规划建设体育科技城,吸引体育头部企业入驻。构建“政府引导+民企攻坚”的创新生态,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扩大国际开放,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一方面,要引进来,深度参与国际体育产业链分工,依托湖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进好国际体育产品品牌,积极吸引国际赛事IP落户湖南、落户长沙。另一方面,要走出去,挖掘传统体育文化,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体育品牌。作为中欧班列重要节点,长沙可鼓励体育民营企业利用该班列,发展好国际物流和贸易。支持湖南本土民营体育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体育民营企业在海外布局生产线和工厂。

  (作者分别系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韩国又石大学在读博士)

【作者:陈厚锦 陈 捷】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