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友商真能“遥遥领先”?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近日,理想i8上市并公开了一段碰撞测试视频:重卡四轮弹起,车头与货箱分离,而理想i8各项指标表现优异。此视频发布后引发人们对“拉踩式”营销的热议。

理想汽车发布的碰撞测试视频。理想汽车视频号截图

“拉踩”是一种以贬低他人或他物为手段、抬高自身偏好对象的网络行为,常见于饭圈文化和商业竞争场景。

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是市场活力的源泉。然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拉踩式”营销,却让企业竞争变了味。从贬损同行产品性能,到单方面设计争议性对比测试,再到产品发布会上使用“吊打”“碾压”等火药味十足的词汇,这种贬低同行抬高自己的营销方式,已经越来越常见。

当“对标”变成“对打”,“宣传”变成“宣战”时,我们不禁呼吁,“拉踩式”营销当休矣!

“拉踩式”营销何以成了一些企业戒不掉的“瘾”?

流量焦虑下的“速成”执念。

在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的当下,企业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大量投入且见效缓慢。于是,通过制造争议,渲染“碾压”优势博取关注、收割流量成了一些企业的“捷径”。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更让这种“踩人上位”投机行为的诱惑陡增。对“越快越好”的迷信,让一些企业陷入“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

高压竞争下的“对标”走样。

“对标”本是企业照镜子、找差距的好办法。然而,在市场竞争的高压态势下,“对标”被扭曲成“找靶子”。一些企业将行业标杆视为“靶心”,想的是如何贬低对手,而不是潜心学习实现超越。尤其是在资本密集、迭代快速的新兴领域,投资方的期待、市场的观望,更容易加剧这种焦虑,催生出更离谱的“对标”。

例如有的新能源品牌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竞品在特定测试条件下的“惨状”,此举也引起竞品方的严重不满,表示“对恶意竞争绝不容忍”。

模糊地带下的“赌徒”心态。

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明令禁止商业诋毁与虚假宣传,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模糊边界。部分企业抱着“打擦边球”的侥幸,在灰色地带游走试探。例如在一些快消品直播间,通过隐晦暗示让消费者联想到竞品的“劣势”,已形成一套固定的话术,既达到“拉踩”的目的,又规避了直接的诋毁。而面对花样翻新的营销手段,监管有时也陷入识别难、取证难、定性难的困境,导致违规成本小于潜在收益,这也进一步助长了一些企业“赚了是运气,罚了就认栽”的投机心理。

短期来看,“拉踩式”营销似乎能带来一定的流量与话题,但长期看必然招致反噬,得不偿失。

一是影响自身根基。

贬损对手、传播误导信息,踩踏法规红线,行政处罚事小,毁坏信誉事大。在多数消费者眼中,“拉踩”行为暴露的是格局小、没底气。一旦品牌被贴上“不够大气”的标签,修复成本将远超任何罚款,甚至成为长期的隐性负担。

二是削弱行业信任。

透明度不足的对比测试、选择性呈现的“优势”宣传,伤害的不仅是被提及的友商,更是不知情的消费者。一些自诩中立的第三方评测机构,也多次被爆出在精心控制、甚至不公平的参数下开展测评以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当大家渐渐看清这些营销套路,对所谓“权威数据”和“对比结论”多了几分警惕时,行业的公信力难免会受影响。而行业公信力一旦崩塌,重建代价极其沉重,始作俑者也难以独善其身。

三是消磨创新活力。

当企业宝贵的预算被消耗在“拉踩式”营销上时,真正用于技术和产品打磨的资源必然受到挤压。当行业里的参与者更在意“如何看起来比别人好”,而非“如何让自己真的更好”时,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就会越来越差。而一个看似竞争热闹、实则创新乏力的市场,其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自然也会慢慢减弱。

8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企业普遍关心的‘内卷式’竞争问题,正在统筹采取修订法律、出台政策、完善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等举措,加快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表示。

摒弃“拉踩式”营销,回归良性的竞争环境,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健康的企业从来不是“拉踩别人”,而是“做好自己”。

能在市场风浪里站稳的企业,无一不是把精力聚焦在产品更新、技术突破和用户体验上。这些笨功夫或许无法像“拉踩式”营销那样赚取流量,却能沉淀出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反观那些热衷“拉踩”的企业,看似短期占了便宜,实则透支品牌信誉,最终很可能被消费者用脚投票淘汰出局。只有跳出零和博弈的短视,才能在长期主义的赛道上走得稳、走得远。

健康的市场从来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各美其美”。

当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专注于打磨核心能力,做出自己的特色时,整个行业生态才能百花齐放,消费者也才能在更多的优质选择中获益。这种“竞合关系”,推动着行业技术标准更高、服务体验更好,最后实现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反之,互相攻击只会将市场拖入低水平内耗的泥潭之中,一损俱损。

健康的文化从来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共生共荣”。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当行业的领导者与挑战者、老品牌和新力量,都能在守规矩的前提下良性竞争时,成功者将激励后来者向上走,而非向下踩;挑战者也将逼着领先者持续进化,而非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形成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向上的强大动力。

商业竞争,本质上是比谁能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打口水战、搞碰瓷。唯有摒弃以友商为靶心的狭隘视野,才能将目光真正投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唯有以实力立身,以诚信立命,才能在市场的长跑中赢得尊重,成就真正的“遥遥领先”。

作者/抱柱君

编辑/刘丹 校读/刘芳

初审/尹玮 终审/李辞


【作者:抱柱君】 【编辑:尹玮】
关键词:车企;内卷;拉踩式营销;友商 车企;内卷;拉踩式营销;友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