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录取通知书,大家关心的不止文字疏忽 | 山水洲城记
正文只有短短两句话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却被指出两句都有语病。方寸之间的小小纰漏,犹如投入未名湖的一颗石子,激起千重浪花。
北大录取通知书到底有没有语病?这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议。网友们关心的文字疏忽只是表象,深层折射出人们对大学之道与人文精神缺失的忧虑。
指陈通知书之“误”,是对治学态度的担忧。北大“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华文脉和教育传统的传承者;北大文科享誉学界,特别是秉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理念的北大中文系是国内最好的中文学科。虽然录取通知书的遣词造句未必就出于这些知名文科教授之手,但在外人看来,还是代表着北大门面——有着诸多光环与荣耀的北大,若是连基础的应用文写作都做不到严谨细致,又如何撑得起学术殿堂的门庭?正值武大论文风暴上演之际,大家对于名校治学态度的担忧不无道理。
指陈通知书之“误”,是对表面文章的反思。礼盒包装、3D呈现、随赠文创……近年来,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盘点各家的新奇花样,是每年招生季雷打不动的热门话题。其实,录取通知书好似月饼,一旦内里食物出问题,外表包装再华丽也是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当过度包装喧宾夺主,教育者反而在浮华中迷失初心——那张承载了知识殿堂邀约的入学凭证,纵然寥寥数语,最是庄重神圣。
指陈通知书之“误”,是对人文关怀的渴望。其实北大录取通知书的行文一以贯之、行之有年。虽然今年才被人质疑有语病,其实去年就被吐槽措辞生硬。“我校决定录取你”的开头显得居高临下,显然不如友校“恭喜你被录取”富有人情味。录取通知书是大学体现人文关怀、塑造校友认同的重要一环,甚至是“第一印象”。很难想象当外表包装已步入21世纪,通知书的内里行文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这越来越难贴合当代年轻人。
好在北大校方及时给出了回应。以北大的实力,写好一封文辞严谨凝练、彰显人文关怀的录取通知书想必不是难事。否则,燕园怎能成为万千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
记者/尹玮
编辑/刘丹 校读/李乐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