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外卖餐饮“安全阀”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互联网消费兴起,外卖是不少人生活里的“日常标配”。外卖后厨干不干净?食材来源是否靠谱?针对这些消费者们关心的事情,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方式,以“每月查外卖”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探索出一套“精准发现问题、严肃查处问题、集中曝光问题、联合整改问题”的闭环治理路径,给网络餐饮戴上“紧箍咒”。记者今天从该局了解到,至今为止,专项行动实施两个月,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抽查入网餐饮商家823家,发现问题2412处,问题商家按期整改到位率达到95%以上。

图为市场监管部门在检查外卖制作单位的后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摄

  精准锁定,线上线下同质监管

  在一个抽奖箱里放着30个纸团,这些是芙蓉区市场监管局此前通过征集意见了解到的消费者最希望监管部门去查一查的餐厅。7月25日,执法人员从抽奖箱里随机抽取一个纸团,确定了此次“每月查外卖”的第一站塔斯汀汉堡店。

  “每月查外卖”,查哪些家?这一专项行动讲究的是“精准打击”。自5月份开始该项行动持续到10月份,每个月紧盯一类高风险或高关注度的外卖店。在5月份,监管部门把镜头对准销量拔尖的“网红店”,6月就钻进“纯外卖、没堂食”的隐蔽后厨。

  此次,芙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的第一家店是塔斯汀汉堡店。走进店里,执法人员边检查边提醒商家擦拭干净成品展示柜,注意防止污染。看到煎炸操作平台上的一层油污,提醒及时清洗,保持作业区干净卫生。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并约定限期整改。

  随后根据网友的要求,执法人员走进另一连锁快餐品牌大米先生的后厨。“你们制作间的垃圾桶有个厨房里的通病——没有密封。请改用有盖垃圾桶,防止食物污染。”“每天冷冻的食材,要做到量出用尽。解冻的食材复冻,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对于存在的不足或者食安隐患,执法人员在检查中立即指出,反复提醒。

  餐馆在线上视频里美美的,线下后厨却是脏乱差,这种“两张皮”的猫腻怎样解决?“每月查外卖”行动正是突破点。开福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每月查外卖”的行动中,发现一家中式快餐店,在其经营的范围里并没有凉菜制售这一块。执法人员当场指出属于超范围经营,要求立即整改。

  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查外卖”行动中,执法人员同步核查入网资质信息与实际经营状况,重点纠治证照不符、超范围经营、环境脏乱差、操作不规范、食材来源不明、信息公示虚假等线上线下“两张皮”问题。通过“穿透式”监管,坚持线上线下同标同质,确保消费者所见(线上展示)即所得(线下实况)。

开福区市场监管人员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摄

联手出击,监管闭环力促问题整改到位

查出问题是第一步。如何处理?怎样形成长效机制?这些是监管能否持续发力的关键。联手出击、闭环管理,这是“每月查外卖”专项行动的发力点。

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查出问题后,12小时内就把证据发给外卖平台。平台立马采取让入驻商家 “歇业”或者“下架”的举措。芙蓉区一家麻辣烫店,因为食材来源说不清,上午被查出问题,下午就在外卖平台上搜不到了。这一招效果立竿见影,首轮被曝光的问题商家整改到位的超过95%。

查出问题不是目的,紧盯整改,构建“检查—处置—公示—整改—回头看”的完整闭环,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岳麓区一家粥店食安问题被曝光后,没有按要求整改。执法人员“回头看”时发现存在问题没有全部销号的情况,将餐馆的信息发送到平台方,延长门店的“置休”时间,直到彻底整改好才重新上线。

以问题为导向,以闭环为保障,以共治为路径,以透明为纽带,精准锁定风险点,打通线上线下监管链,做实整改闭环硬要求,“每月查外卖”有效破解了网络餐饮治理难题。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专项行动已纳入区县(市)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接下来将持续深化完善,不断巩固拓展治理成果,为市民“舌尖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

【作者:周辉霞】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