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弹、弹……APP弹窗广告多怎么破?

相链区块链

李英锋

记者近日测试了市面上常见的50款App,发现其中超半数App的弹窗广告存在问题。有的App弹窗广告在开屏时就会自动跳转至其他App,有的伪装成系统提醒,还有的在原本的广告之上又弹出广告,让用户苦不堪言。(9月10日《法治日报》)

这几年,电线杆上、墙体上的“物理牛皮癣”越来越少了,可APP上的“电子牛皮癣”却越来越多了,它就是层出不穷的弹窗广告。“电子牛皮癣”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拖延关闭时间、诱导误触跳转、反复跳转、连环跳转、频繁弹出以及“弹中弹”等,让用户不堪其扰,妨碍了用户对APP的正常使用,拉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

APP弹窗广告乱象突破了法律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弹窗广告不得有“没有关闭标志或者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关闭标志虚假、不可清晰辨识或者难以定位等,为关闭广告设置障碍”“关闭广告须经两次以上点击”等情形。

然而不少App的弹窗广告关闭按钮设计得过小,位置隐蔽,甚至设置虚假关闭选项或误导性关闭按钮,用户稍不留神就会跳转到其他页面。有的弹窗广告需要反复点击才能关闭或退出。这些乱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对于广告的观看选择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宁权。此外,一些弹窗广告还存在收集个人信息的风险,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弹窗广告乱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是一些互联网企业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法律意识淡薄,侥幸心理较强;处罚标准较低,处罚力度不足,监管技术手段滞后,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治理弹窗广告乱象需要夯实多方责任、对症下药、久久为功。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细则。当前相关法律规定虽然明确了“一键关闭”等原则性要求,但对“摇一摇跳转”“弹中弹”“弹窗广告偷时间”等新型违规形式缺乏具体界定,需要进一步出台针对性规范予以制约。同时,应提高违法成本,可将罚款额度与违法所得挂钩,并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如APP弹窗广告违法行为严重,可禁止其在一段时间内或永久禁止发布弹窗广告。

市场监管、网信等监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升级技术手段加强对APP弹窗广告的巡查监督。对于出行、金融、社交等高频使用且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App,应当实行更严格的广告监管标准。同时,畅通用户投诉渠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让用户能够轻松举报违规弹窗广告。

消费者的综合体验和口碑关乎APP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空间,APP运营商应算好广告账,加强自律,守住法律底线,尊重用户体验,规范广告投放行为。当然,消费者也应提高维权意识,遇到违规弹窗广告时,可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保存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

弹窗广告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不能变成“电子牛皮癣”,侵犯消费者权益。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作者:李英锋】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弹窗广告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