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家风与诺言的分量|传家风薪火 颂家国情深

相链区块链

  人物名片

  徐正祥

  望城区学雷锋调解员志愿服务队总队长、望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获“中国好人”“长沙市道德模范”“长沙市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其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徐正祥在校园里做志愿宣讲。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朝晖

  “我们在深山密林里赶路,连续走了三天三夜。敌人埋伏在高坡上,身边炸响的枪声震得人耳鸣,每一声枪响可能意味着一名战友倒下……”回忆起战场上的硝烟岁月和牺牲的战友,退役老兵徐正祥的眼里闪动着泪光。

  不负生死之托,四十余年如一日照顾牺牲战友的父母家人,用行动诠释一诺千金的分量;不改为民本色,投身关爱烈属、纠纷调解、红色宣讲等志愿服务,用热情擦亮一名老兵的为民初心。多年来,“勤劳朴实,诚实守信”的家风引领着徐正祥一路前行。

  做烈士父母的“好儿子”

  “我出生在雷锋家乡,听着雷锋故事长大,再加上大哥是一名海军军人,常跟我讲部队的经历,让我对从军入伍、保家卫国十分向往。”徐正祥说。

  1978年3月,徐正祥与同村发小丁正祥一同入伍。“我们两人的缘分很深,可以说是同名、同学、同村、同年、同部队、同战斗。”1979年2月,两个年轻战士在战斗中相遇,互相鼓励要“勇敢杀敌,绝不退缩”,并许下“如遇不测,要替对方照顾好父母及家人”的承诺。仅仅几天后,丁正祥不幸牺牲。

  1983年,徐正祥退伍回乡,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战友丁正祥的家中探望其父母,告诉老人:“以后家里不管有什么事,喊我一声就行,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此后的四十余年里,他把丁家父母视作自己的父母,将战友的家人视为自己的家人。丁家弟弟妹妹的成长、就业、成家,他都如长兄般帮着出主意。2010年,丁父重病住院,徐正祥坚持每天亲力亲为照顾老人,直至老人安然离世。2016年,丁母熊玉香做心脏搭桥手术,他把情况向村、街道报告,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

  徐正祥的守信故事里,妻子丁梅芳的身影从未缺席。做农活、干家务、勤探望、聊家常、烧一碗丁父爱吃的红烧肉、炒一盘丁母爱吃的葵花子……丁梅芳陪同丈夫把尽孝心融入日常点滴。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徐家子女也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爱心。

  做纠纷调解第一线的“热心人”

  退休后的徐正祥依旧没有“闲着”,他决心为更多烈士家庭送去温暖。

  2021年初,他加入望城区“关爱烈士家属志愿服务队”,发起“戍边情 报母恩”保护烈士母亲行动等80余次。在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徐正祥与战友们收集了望城区219户烈士家庭的信息,一家一户地走访认亲,为他们送去温暖。

  2023年,他受邀成为望城区第一批16位雷锋调解员之一。“做好志愿调解,最关键是要热心,调处矛盾最需要耐得烦、肯奉献,同时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年过花甲的徐正祥担任了望城区学雷锋调解员志愿服务队总队长,带领队员们奔跑在纠纷调解第一线,服务队年均调处纠纷1000余件。

  在做好志愿调解工作的这些年里,徐正祥还积极开展家风故事志愿宣讲,累计宣讲108场次。今年1月起,他担任望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致力于搭建好平台,团结引导更多志愿者投身助学护考、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火热实践。

  面对获得的诸多荣誉,徐老很淡然:“没什么可夸耀的,我就想趁着身体还好,再为社会做些事,为身边的大家做些事。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会把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干下去,坚持做到最好。”


【作者:李朝晖】 【编辑:谭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