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字当先,长沙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智”变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 通讯员 杨邦健)今日,记者从长沙市水利局了解到,面对2025年降水偏少、晴热高温天数多达62天的气候挑战,长沙市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重心悄然转变:从传统的“抗洪抢险”到“防旱保供”,通过织密监测预警网、赋能数字孪生技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成功实现了“汛期安全、旱期保供”的双重目标。

  “四预”先行,筑牢水旱灾害防御第一道闸门

  “防汛抗旱,‘防’字当头。我们的工作核心是跑在灾害前面。”长沙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沙强化以“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核心的“四预”措施,精准指导全年防御工作。

  依托“智慧水利”平台与气象、水文部门高频次会商,长沙实现了分区域、分类型的精准预报。全年发布的14期防御预警和10万余条靶向短信,通过“631”预警叫应机制,如一道道指令,精准直达基层5467名责任人,为防御水旱灾害争取了宝贵“提前量”。

  在数字孪生浏阳河上,洪水过程被提前模拟预演,为调度决策提供了“智慧沙盘”,推动防御从“经验判断”迈向“精准决策”。

  工程调度巧发力,抗旱保供显担当

  与往年不同,今年长沙水利工程的核心任务从“拦洪削峰”更多转向了“蓄水保供”。

  “今年降雨偏少,水库就是我们的‘水袋子’,必须精打细算。”防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7月主雨季结束后,全市水库山塘进入联调联动模式,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城乡用水。

  数据显示,仅黄材水库一地,通过科学调度,就在降雨严重偏少的情况下,保障了灌区3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累计提供抗旱用水2268万立方米。株树桥水库在汛期巧妙消纳洪水1.97亿立方米,化“水患”为“水源”。这套精准的“水账本”,背后是水利工程从“防洪单功能”向“防洪抗旱双韧性”的华丽转身。

  固本强基,补短板织密防御网

  防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工程基础。去冬今春,长沙投入61.93亿元实施209个水利项目,完成了117处水毁工程修复、8处泵站改造、37.91公里河道治理,并对69座水库进行加固。

  同时,针对全市147公里无照明堤防,长沙水利系统创新采用充电式应急灯+不锈钢挂杆模式,便捷、快速、安全地照亮了防汛巡查的“最后一公里”。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共同织就了一张更加牢固的实体防护网。

  今年4月,全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现场会在浏阳举行,重点推介了长沙在监测预警、数字孪生和“四预”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这标志着长沙以科技赋能水旱灾害防御的路径,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从“治已灾”到“防未灾”,长沙正用科技与责任,绘制一幅人水和谐的新图景。据悉,未来,长沙将继续以“智慧水利”为引擎,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推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向更智慧、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方向前进。

【作者:李金】 【编辑:肖彪】
关键词:水利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