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为什么成为“爆款”?

相链区块链

肖 舞

6月28日晚,《歌手2024》第八期落下帷幕。据报道,自全新启航的《歌手2024》挑战全程直播竞演模式以来,节目已经收获了观众的无数赞叹与喜爱,成了2024年唯一一个播出过半被微博认证爆款的综艺。的确,回望《歌手2024》自5月份开播以来,可谓期期精彩,热搜频频霸榜,热梗层出不穷,成了网络“顶流”。

“歌手”为何能成为爆款?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笔者以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是顶尖歌手聚集,以人为本,乃确保节目成为“爆款”的先手棋。

根据《歌手2024》发布的首期阵容名单搜索显示:1967年2月出生的美国创作型歌手、电视名人和作家Chanté Moore香缇莫,1967年11月出生的中国内地女歌手那英,1984年6月出生的中国台湾女歌手、演员、主持人杨丞琳,1989年9月出生的中国内地男歌手汪苏泷,1993年4月出生的中国内地男歌手、唱作人海来阿木,加拿大00后美女歌手兼理工科学霸Faouzia凡希亚以及1999年成为中国音乐界活跃的重要摇滚乐队即二手玫瑰乐队。还有节目后面加入的年仅25岁的哈萨克斯坦新晋“国宝级”女歌手——Rukhiya露西娅,1982年1月出生的美国流行男歌手亚当·兰伯特(Adam Mitchel Lambert)以及1992年出生的中国台湾男歌手、音乐制作人、词曲创作者黄宣等。其特点是歌手国际顶尖化、老中青全龄段化以及社会背景多元化。

其次是优秀歌曲聚集,以乐为核,乃抢占节目传播“制高点”的关键棋。

选取适合自己又有独异特点的优秀歌曲对歌手而言是关键之关键。《歌手2024》发布的首期歌单是那英的《默》、杨丞琳的《带我走》、汪苏泷的《想到我们》、海来阿木的《你的万水千山》、二手玫瑰的《耍猴儿》、Faouzia的《Crazy》、Chante Moore的《If I Ain't Got You》。又如《歌手2024》第七期歌单是孙楠的《有一种悲伤》、那英的《突然想念》、黄宣的《Lemon Tree》、凡希亚的《Love On The Brain》、袁娅维的《姗姗》、香提莫的《Never Enough》、汪苏泷的《傻瓜》。还有第八期谭维维的《兰花花儿》等,既有摇滚、爵士又有流行风、民族风,既有雷霆千钧、激情万丈又有优美、抒情、细腻表达。其特点是歌曲差异化、中英文经典化及风格形态多样化。

其三是实力演唱聚集,以演为媒,乃主导节目神级呈现的制胜棋。

由于歌手来自不同国度,在出生年代、生活环境、学习经历、文化背景、艺术追求上的不同,以及演唱技巧、个人风格、作品理解、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他选择的歌曲类型也不同。一旦歌曲类型不同,那么,每一位歌手成了一个爆发式的小宇宙,热力十足,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声音气息的控制、舞台效果的呈现等自然存在“各美其美”的巨大差异,引发不同观众的共情。尤其是敢于参加挑战全程直播竞演的歌手,其能力与颜值、才情与胆气在中外乐坛的段位之高可想而知。作为同一舞台的节目表演,无论是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导演还是线上线下、电视机前的观众,心里真正想要的恰好就是这种神级呈现的现场效果。比如,《歌手2024》第一期,因中外歌手表现反差巨大,导致观众反应强烈,引发“全网摇人”事件。同时,后面节目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刷新、替换歌手及演唱曲目,其目的是保持节目的焕新度、鲜活度与关注度,增强节目的磁吸效应,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湖南卫视的国际化视野与思维及其所产生的世界性的积极影响,以及采用全新的直播竞演模式的胆气与豪气值得高赞。作为一家内陆地区的电视台,具有如此眼光和谋略真是“下不得地”(长沙话)。当然,这也与拥有三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沙城市的超凡气质与敢为人先的精神向度相契合,与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所应有的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相吻合。

基于上述可见,《歌手2024》是在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向所有人传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审美趣味,并有效而艺术地促进交流互鉴、形成“共同体美学”,乃至碰撞出绚烂多姿的思想火花。更进一步理解,它是在用心用情用力地诠释中国音乐的“和”,即要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这个“和”字,不但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体现,也是中国人和中国音乐的最终追求。如果再次升级到哲学的高度,它就是中国人从音乐中悟出的“和而不同”,也是我们的祖先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因此,建议观众尽情地欣赏人间美的音乐即可,而不必过度地关注歌手的身份和在乎歌手竞演的结果。

【作者:肖舞】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歌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