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臭豆腐遇上鹅肝 美食搭建起中法文化交流桥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2日下午,美食有“湘法”中法美食体验周在长沙火宫殿正式启动,作为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不仅准备了地道的长沙小吃、法式美馔与创意融合菜,还能欣赏长沙弹词、湘剧、花鼓戏、皮影戏等非遗演出。
活动邀请了中法混血萌娃小熠坨担任推荐官,通过童趣视角推广中法美食。现场推出的“臭豆腐鹅肝汉堡”成为热门,长沙臭豆腐的酥脆与法式鹅肝的绵密在舌尖交织,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我们不只是做菜,更是在做文化的翻译官。”美食区负责人表示,让臭豆腐与鹅肝对话,其实就是让两种生活方式彼此看见,让观众切身感受中法文化的交融成果。
据了解,11月2日-4日第七届中法文化论坛在长沙举办期间,中法美食体验周与湖湘非遗展、非遗体验三大板块,共同创新串联中法文化元素,全方位展现长沙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一场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
活动期间,湖湘非遗展以“丝线”为脉络,引导观众依次走进长沙铜官窑、湘绣、菊花石雕、长沙棕叶编等12组非遗精品展区,铺陈出一幅文明共情的生动画卷。
在长沙铜官窑展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唯一内陆城”的历史身份被具象化,长沙窑瓷器曾是丝路贸易的“爆款”,而今刘坤庭、刘嘉豪父子两代传承人以现代设计激活古技,让釉彩焕新而生。
湘绣展区则延续了“丝线”主题的深层寓意。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与女儿昌妮(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母女师徒组合,成为跨文化创新的缩影。昌妮以法语向观众介绍《心心相印》作品,串联起跨越世纪的友谊,诠释着“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
尤值一提的是,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雅的湘绣作品《翠影·湘罗扇》原作曾于2025年法国国际手工艺创新双年展上被法国总统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收藏,成为中法文化跨时空对话的鲜活见证。
在菊花石雕与棕叶编展区,两亿七千万年形成的菊花石雕《兰亭序》《爱晚亭》,与听障传承人周佳霖的棕叶编作品并列,展现“大美无声”的力量。
当代创意则让非遗焕发青春活力。风靡全球的LABUBU玩偶身披浏阳夏布与烟花纹样,将烟火绽放的瞬间“凝固”于织物;长沙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成以面粉塑出长沙天心阁,中国结技艺传承人陈妙华则编出象征中法友谊的鸢尾花结,两人均于今年9月赴法参展,让非遗成为“可带走的文明记忆”。
嗅觉的记忆总是格外悠长。传统和香制作技艺和香展位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宋爱华带来的香囊与首饰,将千年合香技艺与法国香水文化暗合。在染缬展区,旗袍上的牡丹与鸢尾以刺绣、染缬与珠绣共融,成为“丝线最美绽放”。
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鹰表示,希望本次非遗展示、美食体验周能成为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化盛宴,促进中法文化相知相亲、互鉴共荣,为长沙的国际文化交流画卷添上独具韵味的一笔。未来长沙将以更年轻的语态、更国际化的表达,推动湖湘文化沿“一带一路”扬帆远航,让世界看见既具传统底蕴又富现代活力的长沙。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