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体育优秀教练员系列报道⑥:靶场上的“人生校准师”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紫名
巴掌大的靶纸上标着环数,最大的1环,直径是45.5毫米,5环的大小,跟一枚一元硬币差不多,而最中间的10环,只有针眼那么大。
靶纸十米之外,一群全身皮质射击服的少年侧身站立、顶胯沉腰,一手稳稳托住气步枪,一手握住枪把,贴腮瞄准,偌大的靶场只有微不可闻的呼吸声,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止。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射击教练彭桦站在少年们身后,她没有看电子计分屏,而是仔细观察队员的姿势、动作和呼吸,仿佛能看见他们的心在哪里。

陪队员一起长大
射击,是一项跟自己较量的运动。
人们往往以为神枪手拥有老鹰一般的视力,能把普通人看不清的靶子看得清清楚楚。“其实很多奥运冠军都是近视”,彭桦说,“射击比的是谁更稳,呼吸和心跳有一点点乱,身体和动作会跟着乱,击中的环数就天差地别”。
气步枪射击运动员身穿皮质训练服,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这是为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身体移动。彭桦每天训练的重点,就是让队员安下心来,让身体稳一点,再稳一点。而她手下的队员,一帮十来岁的半大小子,恰恰处在人生最不安分的阶段。

不安分的首先是身体,有的队员刚进校时还是个小屁孩,到了初二、初三,个子一下窜得老高。“男生的身材变化比女生快,比女生频繁,而且没有规律”,彭桦介绍道,经常一个姿势刚固定下来练熟,转头发现队员长高了,或者胳膊变长了,又要重新回炉,“涉及到很多细微的动作,调整起来非常繁琐,真的脑壳都是大的”。
头大归头大,到了训练,彭桦会仔仔细细和队员一个一个抠细节,重新熟练姿势和动作。多年下来,彭桦有个感触,“我是在陪队员一起长大”。
身体的变化,可以通过训练来调整,情绪的不安分,就不是训练可以解决的了。“青春期的小孩,如果心里有事,根本没法好好练”,那么队员究竟是为什么心神不宁,是有什么烦恼,还是精神压力大,抑或是生活中出现的困扰,都会影响训练质量,都要彭桦去解决。

“教练必须要了解队员,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跟家人发脾气、和同学关系紧张、宿舍上下铺闹别扭……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彭桦既要当心理咨询师,又要当辅导员,还要当生活中的伙伴。时间久了彭桦练出个本事,“队员今天状态不好,有一丝表情我基本就能看出来”,然后就是“话聊”谈心、去公园骑车、去学校附近松雅湖散步。“反正就是绞尽脑汁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安安心心、全神贯注地训练”。
从冷面独行侠到“彭妈”
训练日的下午,彭桦在射击馆跑前跑后,工作电话接个不停,一直在协调训练器械和时间,而一讲起怎么带队员,彭桦又滔滔不绝,讲得眉飞色舞。
“你别不信,其实我很内向,以前还有点孤僻”,彭桦回忆刚与射击结缘的日子,那是初二上学路上的一次“偶遇”,她被衡阳市体校的射击教练相中。刚开始练射击的几个月,彭桦每天独自往返于学校、市射击队、家三个地方,累得够呛,也打出了成绩,第一次参加比赛便摘得亚军。

“射击真的有魔力”,虽然以前没接触过这项运动,但彭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看到靶纸中间的10环被我打烂,那种感觉特别爽,非常过瘾”。入了迷的彭桦一心训练,水平提升飞快,随后被输送到湖南省射击队。
进了省队的彭桦更“独”了,周末队友出去玩,她要求单独加练,训练完回到宿舍,脑子里还在做训练总结,舍友聊天,她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队友都觉得彭桦“好冷”“好可怕”,但极致的专注,让她连续两年赢得全国冠军。
回顾运动员生涯,彭桦还是有遗憾,没能站到国际赛场的领奖台上。“到现在都是,不管大赛小赛,只要一看到升国旗奏国歌,我都忍不住激动,心里有特别特别多的感慨”。
2006年,彭桦退役进入贺龙体育运动学校当教练,从那时起,她就憋着一股劲,要培养学生去挑战顶峰,触摸自己未曾碰到的星空。
“做运动员只要管好自己,当教练就不一样了,得管好每一个队员,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于是,独来独往的彭桦,开始“转型”成啥事都要操心的“彭妈”。
射击队每天下午训练到6点半,彭桦接手之后,训练完要开会总结到7点。开完会总可以休息了吧,但对彭桦而言,则是“灵活上班”时间。外地孩子的生活要管,队员有情绪有烦恼要管,队员训练时喊饿也要管。有时候都回家睡觉了,突然接到电话说队员生病,彭桦又要跑到医院去“上班”。“很多琐碎的事情都要做”,彭桦说,“当教练就是又当爹又当妈,队员的身体心理变化,家长可能都不知道,但是教练一清二楚”。

从2006年开始,没有周末,也没有寒暑假,彭桦几乎天天和射击队的队员们呆在一起,生活也如同刚入行时那样,每天往返于学校、省射击队、家。
坚持才能对得起自己
体育人都认一个道理,天道酬勤,付出才有回报。
2024年湖南省青少年射击(步手枪)锦标赛,贺龙体校代表长沙市参赛,获得29金22银12铜。2025年同一项赛事,贺龙体校斩获31金15银17铜,蝉联金牌总数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再次刷新长沙射击项目20年来最好成绩。彭桦的付出在开花结果。
除了带队男女气步枪,作为贺龙体校射击项目组长,彭桦还要兼顾其他项目的队伍建设。2019年,沉寂两年的飞碟项目重新组队,任务交给了彭桦。
“从零开始真的太难了”,但彭桦给自己定了一条红线,坚持,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没练过飞碟,就从头开始学习基础动作,自己学会了再去选材,慢慢把队伍拉扯到3个人、5个人。
学校没有飞碟训练场地,缺乏枪弹,彭桦就带队跟着省队后面观摩、学习,“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给队员打好基础,为省队做好后备人才输送”。功夫不负有心人,飞碟项目重建第一年,比赛拿了一块金牌,第二年拿了三金,第三年拿了五金,第四年恰逢省运会,贺龙体校飞碟项目拿下三金,实现了历史上零的突破。

跟省队教练交流时,彭桦发现射箭项目未来发展向好,于是跟学校一起规划组建射箭队,从引进教练,到省内省外跑基层小学选材,再到跟企业和射箭俱乐部合作建队……里里外外该做的事都做了,射箭队如今已初具规模,开始往省队输送后备人才。
这些来,彭桦培养运动健将级3名、一级运动员7名;向省队输送后备人才13名;夺得全国奖牌7枚、省市级金牌百余枚;众多队员凭借特长与成绩,成功叩开高校大门。
“优秀的运动员,可能文化成绩不那么擅长,但本质上一定是优秀的人”,彭桦很肯定地说,“射击场上做不得假,你能不能坚持,你有没有思考,都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的”。

多年教练生涯,彭桦摸索出了自己的育人理念。射击项目远动员,技术成熟相对漫长,但是来射击队的第一天,就可以学做人。“你有没有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你能不能克服困难,比如大热天忍受穿训练服的艰苦,你能不能心甘情愿舍弃一些东西,把精力全部放到训练中”,在彭桦看来,练出了强大的内心,学会了抗压、坚韧和细致,“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能迎难而上,不管事情能不能做成,都对得起自己”。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