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沙)中亚回程粮食班列常态化开行 湖南打造国际饲粮供应链“稳定器”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通讯员 林依)10月15日,一列满载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大麦的国际班列顺利抵达长沙国际铁路港。这标志着中欧班列(长沙)“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阿拉山口—长沙”中亚回程粮食类产品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此举不仅突破长期制约湖南粮食进口的物流瓶颈,更让服务本土产业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全面贯通,为湖南饲料工业供应链安全与产业结构优化注入关键支撑。

10月15日,一列满载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大麦的国际班列顺利抵达长沙国际铁路港。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林依 摄

政策破局:跨部门协同破解饲粮进口难题

作为饲料粮需求大省,湖南每年需外调进口粮食约450万吨,以弥补饲料粮供给短板。为响应本土企业从中亚、东欧进口粮食的迫切需求,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主动牵头,联合长沙海关、星沙海关、长沙铁路物流中心等单位,多次赴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一线协调,最终实现“粮食类产品入境口岸高效清关后直达长沙”的政策突破——这一突破让中欧班列(长沙)在成本与时效上的优势真正落地,为“湘货湘运”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需衔接:国企牵头稳供给15天直达降本提效

在通道建设中,省内饲料小麦粉进口规模最大的国企湖南先导国贸,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与资源整合优势,持续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高品质饲用小麦粉,通过常态化班列运抵湖南后,稳定供给唐人神、新希望、大北农等本地头部饲料企业。该模式不仅帮助下游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增强供应链韧性,更保障了饲粮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间接推动湖南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强化区域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目前班列已实现每周1列稳定开行。值得关注的是,班列全程运输时间稳定在15天左右,远优于传统运输模式;货物抵达长沙后,中南国际陆港集拼中心将提供专业拆箱、暂存及分拨服务,快速配送至省内各饲料加工基地,实现“中亚粮仓”到“湖南饲料车间”的高效衔接。

长远布局:打造辐射中南的粮食类产品集散中心

此次班列常态化开行,是“通道促产业”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运营平台中南国际陆港表示,随着本土企业需求释放,班列密度短期内有望增至每周3至5列。

未来,中欧班列(长沙)将依托这条高效物流通道与集拼中心功能,结合湖南及中南地区饲料产业需求,进一步打造辐射中南地区的粮食类产品集散中心,持续提升对本土产业的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动能。

【作者:刘捷萍】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