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母婴不分离,这家医院新生儿科好温馨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姚家琦 陈牡花 王洁)“白天可以陪宝宝,晚上交给医护照顾,我能休息好也不用担心。”来自娄底的张女士是一位双胞胎妈妈,由于孩子是早产双胞胎,近日从当地转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没想到还能和宝宝一起,真是太好了!”

  今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推出“家庭化有陪病房”,打破传统的监护病房母婴分离的模式,让孩子回归母亲身边,通过标准化病房管理,医护人员“一对一”育儿指导,帮助父母掌握必备的育儿技能,使早产儿从住院到回归家庭有更好的衔接。

  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只有几毫升

  我国把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宝宝称为早产儿,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成功救治。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黄瑞文表示,早产儿由于先天发育不成熟可能带来众多健康问题,需要住院治疗。

  根据湖南省儿童医院数据,2022年医院收治早产儿335例。“早产儿监护病房内24小时专人照护,一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奶量都是从几毫升起步。”黄瑞文表示,为了帮助早产宝宝顺利度过体温、呼吸、营养、感染、脑损伤这些难关,需要新生儿科医护“谨小慎微”的特别呵护。早产宝宝住院的时间短则数十天,长则几个月,胎龄越小需要的住院时间越长。

黄瑞文来到家庭化有陪病房查房,嘱咐张女士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长沙晚报通讯员 姚家琦 摄

  长久以来,由于病情需要,新生儿监护病房普遍实施保护性隔离,但这也意味着家长与孩子是完全分开的,这种分离状态不仅让很多家长倍感焦虑,也降低了母乳喂养率。“让家长们参与到宝宝的陪护中来,很大程度上能帮助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提高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黄瑞文表示,开设“家庭化有陪病房”,将家长被动支持变为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治疗中来,很好地解决了现有的一些矛盾。父母可以安心地陪伴孩子,医护人员也会从基本的喂奶姿势、洗澡穿衣、换尿片、抚触、拍嗝等育儿技能,以及宝宝发烧、腹胀等常见症状的判断,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生长发育监测等育儿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解决在实际照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家长的照护能力和信心。

  “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入住,比如宝宝的生命体征已经趋于稳定,或者需要早期训练促进康复等情况。”黄瑞文说。

  早产宝宝应关注神经系统发育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100多万早产儿出生。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学术主任、主任医师高喜容提醒,早产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薄,容易发生低体温。二是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缺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长期氧气治疗可能出现肺部纤维化,导致慢性肺疾病。三是吮奶及吞咽能力较弱,胃肠蠕动慢,容易腹胀和消化不良,甚至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四是肝脏不成熟,黄疸时间长且程度重,出血风险高,同时容易出现血糖过低而发生休克、低蛋白性水肿。五是母体带来的免疫球蛋白量少,而自身细胞免疫及抗体合成不足,容易发生感染。六是铁及维生素A、D等储量减少,易引发相关营养缺乏症。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关注,就是早产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这也是影响未来生存质量的关键。”高喜容表示,早产宝宝脑部血管更加脆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伤,从而引发脑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甚至导致脑瘫、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宝宝的生存质量。

  脑损伤的康复黄金期是1岁以内,但由于早产宝宝活动较少,肌张力低下,神经反射也不明显,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做好生长发育的科学监测,有问题早发现,避免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1岁以内的早产宝宝需按照1、2、3、4、5、6、8、10、12月龄的频次定期随访;1至2岁区间,保持3-6个月一次的频次,3岁以上保持一年一次的频次跟踪随访。随访过程中,医生也会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随访时间。

在新生儿早教随访中心,医护人员面对面指导早产双胞胎家长进行早期训练。长沙晚报通讯员 姚家琦 摄

  相关链接:

   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宝宝神经发育异常?

  宝宝经常“打挺”,手脚很有力;满月后,头老往后坚不起;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手仍紧握、拇指内收,5个月手臂不能支撑身体,6个月仍有尖足,7个月不能发ba、ba、ma、ma的音,8个月不能独坐;以及日常有手和头频繁抖动,或者整日哭闹、太安静等,发现宝宝有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


【作者:徐媛】 【编辑:李春璞】
关键词:早产儿 湖南省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