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心梗年发病例居高不下,这些习惯是“心脏刺客” | 世界心脏日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宋娟 秦璐)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围绕“律动不息”这一全球主题,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了科普宣传周活动,本周连续开展了多场科普讲座与公益义诊活动,倡导公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掌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常识。

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走进雨花区左家塘街道树木岭社区、高升家园小区,开展“世界心脏日”科普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均为通讯员供图

  多种高危习惯成青壮年“心脏刺客”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加重,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依然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蒋路平介绍。

  据权威统计和趋势分析,目前我国每年急性心梗发病在100万~120万例水平,遗憾的是,能获得及时、规范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急诊介入)的患者比例依然偏低,估计仅10万~15万例。男性、超过65岁的人群,以及存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和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应格外警惕,早期识别心梗的预警信号至关重要。

  同时,近年来,心梗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年发病例数居高不下。蒋路平介绍了临床接诊的几个病例,青壮年常忽视身体“求救”信号,一旦突发急性心梗,后果可能更严重。

  工程师长期加班劳累突发心梗。31岁IT工程师王磊(化名),在公司宿舍加班时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异常,像被石头压着一般,还伴有明显的乏力、冒冷汗,躺到床上休息也无法缓解。同事见情况不对,立刻送他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通过询问病史,结合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等相关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患者即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其冠脉多处狭窄,其中前降支狭窄约70%,随即接受了进一步对症治疗,目前身体情况稳定。医生了解到,患者因长期加班,靠香烟、咖啡提神,其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缺乏运动,是诱发心梗主因。

  通宵上网引发心梗。25岁的自由职业者张井(化名)是资深“熬夜族”,有5年烟龄,常通宵泡网吧打游戏。上周一个通宵上网后,次日早晨6时,他胸口剧痛难忍,赶忙打车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医,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启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紧急治疗并开通堵塞血管,手术中他一度心搏骤停,经抢救后转危为安。

医护人员带领社区居民及病友,共同学习易于掌握的“心脏康复弹力带操”。

  心梗救治的核心是“快”,根本是“防”

  蒋路平表示,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头号“健康杀手”,每年致死人数高达千万,且呈增长趋势。人们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威胁,关键在于日常坚持,即坚持健康饮食、坚持积极运动、坚持彻底戒烟以及掌握急救技能。

  首先,摒弃高危不健康的习惯。彻底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果优质蛋白;每周进行至少2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规律作息,控制体重达标。其次,定期监测指标。关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时干预异常。再次,识别预警信号。警惕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且休息或服药未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心肌”,及时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此外,重视心脏康复。科学康复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疾病复发,提升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核心是“快”,但根本在于“防”。无论年龄大小,都应树立主动健康意识,将心脏保护融入日常生活。唯有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遏制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让心脏健康长久“律动”。

  据了解,本周科普宣传周期间,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将健康关怀延伸至社区,走进雨花区左家塘街道树木岭社区、高升家园小区,开展了“世界心脏日”科普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和病友解答疑问,仔细查看咨询者的病历、分析其病情,还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

  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小组,带领社区居民及病友,共同学习了易于掌握的“心脏康复弹力带操”。通过柔和的动作配合呼吸调节,让参与者亲身体验科学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积极影响。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世界心脏日 长沙市中心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