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一直在补钙,为何还骨折?医生说要打“组合拳”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志杰 秦璐)78岁的王锦(化名)奶奶患有骨质疏松症,近日因咳嗽、背部疼痛送医后诊断出肺部感染、胸椎压缩性骨折;80岁的陈安(化名)爷爷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最近也是因背痛就医,同样诊断出胸椎压缩性骨折。医生说,这类骨折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两位老人都没弄明白,自己一直在补充钙片,为什么还会发生骨折?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伟今天表示,许多市民与这两位老年患者一样,存在“补钙就等于抗骨质疏松”的误区。其实,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打“组合拳”,包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补充营养素、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等多个方面。

  六类人群需警惕患骨质疏松症

  陈伟解释,骨质疏松简单来说就是骨质变得疏松、脆弱。健康的骨头内部结构紧密,如同结实的蜂窝煤或厚实的海绵;而骨质疏松的骨头,“小孔”变大,“支架”变细变薄,变得像风化的石头或糠了的萝卜,极易发生脆性骨折。这种骨折仅因咳嗽、轻微扭腰,甚至无明显外力就可能发生,脊柱、手腕、髋部是最易骨折的部位。老年人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后果严重,可能导致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

  这六类人群需格外警惕: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失去了保护骨头的重要“卫士”,骨头丢失速度加快;老年人,年纪越大,身体各方面功能衰退,吸收营养能力变差,钙、维生素D容易缺乏,性激素分泌减少,骨头自身的“拆旧建新”平衡被打破,骨头越来越松脆;长期缺钙人群,日常饮食中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含钙食物摄入少,身体长期缺钙,骨头缺乏“建筑材料”;长期服用激素药人群,如因哮喘、关节炎、肾病等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药物会干扰骨头的正常代谢;不爱运动的人,骨头和肌肉得不到锻炼,会加速退化;其他高风险人群,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吸烟酗酒者,以及消化吸收功能差如胃肠手术后、慢性肝病等人也易患病。

骨质疏松示意图。前图为“正常骨”,后图为“骨质疏松”。 资料图片

  想把骨头补结实,需打“组合拳”

  陈伟表示,得了骨质疏松症,光靠吃钙片无法有效对抗,防治需打“组合拳”。

  首先,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饮300至400毫升牛奶或酸奶,常吃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带骨头的小鱼小虾;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适量吃肉蛋。每天晒太阳15至30分钟,让胳膊、腿、脸(避开强光)直接晒,不涂防晒霜。动起来,走路、慢跑、打太极拳等均可,给骨头“压力”,刺激其变结实,还能防跌倒。戒烟限酒,烟酒对骨头有害。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可能影响钙吸收。避免长期用某些胃药、降糖药等影响骨代谢的药,必须用时医生会评估风险。

  其次,钙和维生素D要补足。50岁以上中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女性,每日需1000至1200毫克钙,饮食不足部分用钙片补,补钙不超过2000毫克/天,钙片是基础非全部。单纯补钙不补维生素D,钙吸收会变差,需额外补充VD制剂如维生素D3。

  第三,加固骨头遵医嘱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骨头代谢,其中有的药物如同“刹车片”,可阻止骨头过快被破坏;有的药物则像“加速器”,能促进新骨头生长。这些药物都属于处方药,须由医生评估后开具,患者不可自行购买服用。

  第四,严防死守,预防跌倒。对于骨质脆弱的骨质疏松症老人而言,即便没有跌倒也可能发生骨折。因此,防跌倒与补钙、吃药同等重要。家中要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平整干燥,及时清除障碍物,在浴室和厨房等易滑倒区域铺设防滑垫并安装扶手;老人日常应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起床、转身时要放慢速度;同时,要定期检查视力,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

  如果自己或家人属于患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或者已经确诊,陈伟提醒,要前往正规医院(如内分泌科、骨科、老年科)就诊,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只有科学防治,才能真正守护骨骼健康。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骨质疏松 长沙市中心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