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术“跨界”出击,重塑乳腺癌术后“曲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刘孝谊 彭璐)38岁的吴琳(化名)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被义乳的滑落与移位反复困扰,这位曾经爱穿裙子的开朗女性,渐渐变得敏感自卑——她的困境,是我国超70%乳腺癌切除患者的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原本用于美体塑身的抽脂技术,正跨界走进癌症术后修复领域,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整形科(头颈外三科)主任李赞的手中,成为重塑患者身体曲线与生命尊严的“匠心利器”。其中,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成熟应用,更是为无数女性点亮了康复之路。

乳腺癌患者的“隐形伤痛”与传统困境
“切除肿瘤只是抗癌战争的上半场,身心重建的下半场往往更漫长。” 从事肿瘤整形修复的李赞主任,见证了太多患者的挣扎。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者中,超七成会选择乳房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灶,但仅有20%的患者会考虑术后修复重建。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是患者对重建技术的认知不足,更是传统重建方式的诸多局限。
该院乳腺肿瘤整形科(头颈外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波介绍,传统的乳房重建主要分为假体植入与自体组织移植两类。假体植入虽操作相对简便,但存在排异风险,术后乳房触感生硬,且可能因放疗、感染等问题导致假体移位或包膜挛缩。而早期的自体组织移植多采用游离皮瓣技术,虽能实现较好的形态恢复,但手术创伤较大,需要在腹部或大腿切取较大面积的组织瓣,还需进行复杂的显微血管吻合,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高,恢复期也更长。
对于经历过放化疗的患者而言,传统方式的局限性更为突出。“放化疗会损伤血管条件,让皮瓣移植的血供保障变得异常艰难,也让假体植入的并发症风险大幅提升。”李赞主任解释道。许多患者因此陷入“治好了癌症,却失去了生活尊严”的困境,不愿社交、自我否定,甚至影响家庭关系。经历放化疗后的二期乳房重建难度更大,往往需要再次手术调整对称性,抽脂填充技术的引入,恰好为摆脱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尝试将脂肪再生医学技术融入术后修复。记者了解到,湖南省肿瘤医院于近期完成湖南省首例应用Celution自体脂肪及脂肪基质成分回收设备辅助乳房重建术后对称性调整的手术。周波介绍,该手术创新性地应用了脂肪再生医学系统,为乳腺癌术后胸壁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抽脂如何成为“重建利器”?
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抽脂技术的核心是 “自体脂肪移植”,简单来说,就是将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多余脂肪,经过精细处理后,移植到乳房缺损处,实现形态重塑。这一“取之于己、用之于己” 的技术,在李赞团队的打磨下,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临床路径。
抽脂技术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并非简单的“脂肪搬家”,而是一套精细的系统工程。第一步是术前评估与脂肪供区选择,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患者乳房缺损情况、皮肤弹性,以及腹部、大腿内侧等潜在供区的脂肪储备量,确保供区脂肪充足且受区条件适合移植。第二步是脂肪获取与纯化,采用精细吸脂技术从供区抽取脂肪,避免损伤脂肪细胞活性,随后通过离心、过滤等工艺,剔除血水、油脂等杂质,筛选出活性最强的脂肪细胞。第三步是分层注射,医生会在乳房缺损部位通过微小穿刺点,将纯化后的脂肪细胞均匀、分层地注射到皮下、乳腺后等区域,精准塑造自然的乳房形态。
相较于传统重建方式,抽脂技术的优势尤为突出。周波介绍,首先是生物相容性极佳,自体脂肪细胞不会引发排斥反应,术后乳房触感柔软自然,与原生乳房差异极小,这是假体植入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是创伤小、恢复快,吸脂与注射的切口仅1—2毫米,无需大面积切开组织,患者术后1—2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术后痛苦。同时,这一技术还能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修复乳房的同时,优化腹部、大腿等供区的形态,让患者在恢复尊严的同时收获更好的身体曲线。
“对于保留了部分乳房皮肤的患者,或者需要对假体重建进行补充塑形的患者,自体脂肪移植更是理想选择。”李赞主任补充道,团队通过多年实践,已能精准控制脂肪注射的层次和剂量,有效提升脂肪存活率,减少硬结、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匠心守护下的“重生故事”
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整形科,每年有2000余台肿瘤整形修复手术顺利开展,其中不少都融入了抽脂技术。
38岁的吴琳在乳腺癌术后饱受义乳困扰,辗转找到李赞主任时,她的血管因放化疗已严重受损,给自体组织重建带来巨大挑战。李赞团队为她制定了“自体皮瓣重建+二期抽脂塑形”的方案,先期使用腹部皮瓣初步重建乳房外形,半年后再从大腿内侧及腰部抽取适量脂肪填充,进行精准塑形。术后恢复良好的吴琳,重新穿上了心爱的裙子,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不过,李赞主任也提醒,自体脂肪移植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过于瘦弱、脂肪储备不足的患者,或乳房皮肤缺损过大、乳区血供极差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重建方式。此外,脂肪移植后存在30%~50%的吸收率,部分患者可能需要2~3次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术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预期。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佩戴专用胸罩固定塑形,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为脂肪细胞存活创造良好条件。
从美容塑形到癌症术后修复,抽脂技术的“跨界”背后,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的体现。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抽脂技术在癌症术后修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精准、高效。而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这项技术的优势与适用范围,主动与医生沟通重建需求,便是迈向身心全面康复的重要一步。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