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燥气当令,多练习“嘶”字诀,以宣泄肺浊、增强肺气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琨 秦璐)“过眼忽秋分”,今日秋分已至,此时太阳结束在北半球的“旅程”,渐行渐远。秋分是秋季中分点,此后气温下降,寒凉渐长,步入深秋。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欧降红提醒,此时养生应遵循“阴阳均衡”原则,注重滋阴润燥、防寒保暖。
秋分燥气当令易耗伤肺津
欧降红介绍,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音渐隐;二候蛰虫坯户,虫类衔泥封穴御寒;三候水始涸,水位日降。三候递变,诠释了秋日“收”与“藏”的法则。
秋分气候有三重特质。一是燥气当令,温燥伤津。空气湿度骤降,“燥”为主气,易袭肺伤津,引发口干咽燥、皮肤干裂等症。二是阴阳流转,温差显著。昼夜均分后“阳消阴长”加速,昼夜温差常达8℃~12℃,一日如经历两季。三是寒温拉锯,调节承压。凉意日深未至严寒,冷暖交替频繁,考验人体适应力。
结合秋分气候特点,人体易受三类健康威胁侵扰。首先是温燥伤肺证,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侵袭易耗伤肺津,致肺失宣降,引发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症状,还伴有皮肤皲裂瘙痒、大便干结。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频发,老人、儿童及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需警惕。秋分寒温交替,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寒或风燥之邪乘虚袭肺,原有哮喘等宿疾者更易发作。再次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面临血压波动、心绞痛等威胁。中医认为,秋分后寒邪收引脉络,气血运行受阻;叠加燥邪伤阴耗液,增加发病概率。
练“嘶”字诀宣泄肺浊增强肺气
如何应对秋分养生的健康挑战,欧降红认为可从调起居、润饮食入手,协同运动、情志及穴位保健守护健康。
起居上顺时作息,保暖温阳。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10时30分左右入睡,早上6时30分左右起床,保证7小时睡眠收敛阳气。着装上,上身稍薄锻炼耐寒力,早晚加外套,重点保暖腰腹、足踝。睡前用40℃热水加5克艾叶、3片生姜泡脚15分钟,温通经脉、助眠驱寒。
饮食上少辛增酸,滋阴润燥。遵循少辛(姜、蒜、椒、韭)增酸原则,多吃滋阴润燥食物。白色食材如梨子、百合润肺;甘酸食物如苹果、葡萄化阴;黑芝麻、蜂蜜润肠通便。还可尝试秋梨川贝羹等经典小膳方。
运动上平缓收敛,护阴固肾。运动平缓,微汗即止,推荐练习八段锦、打太极拳、慢跑等,登山选日出后。每日晨起叩齿36次,咽津固肾生津、缓解秋燥。
情志上登高舒心,“嘶”字宣肺。秋景万物萧条易引发伤感,肺在志为忧,宜登高舒心绪。练习“嘶”字诀,深吸气后缓慢发“嘶——”音呼气至无气,每日数次,宣泄肺浊、增强肺气。
按摩穴位每日保健,提升免疫力。每日坚持穴位保健,列缺穴按揉3分钟,可缓解咽干、咳嗽;太渊穴轻柔按压1分钟,能补益肺气;足三里穴艾灸10分钟或进行按揉,可提升免疫力、防外感。
秋分节气食疗推荐:秋梨银耳羹
原料:银耳1朵、秋梨1只、红枣3枚、枸杞10粒、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冷水泡发撕小朵,梨去皮核切丁,红枣去核,同入砂锅加水1升,大火煮沸转小火30分钟,加冰糖再煮5分钟,出锅撒枸杞。
功效:银耳滋阴生津、润肺养胃,秋梨清热润燥、止咳化痰,红枣补血安神,枸杞滋补肝肾。每周2~3次,缓解咽干等秋燥症。糖尿病患者去冰糖,用3克木糖醇调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