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何以解乡愁?唯有足球

      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白木

      每逢佳节倍思亲,绿茵场上解乡愁。

      国庆中秋假期,“湘超”火热继续,备受关注的大湾区湖南人队也登场了,于10月1晚与邵阳队1∶1战平,为大家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这不仅是一场友谊赛,更是一群湖南伢子跨越千里的“乡愁奔赴”。

      大湾区湖南人队第一场比赛之所以被安排在邵阳,是因为球队里有多位邵阳籍球员,堪称“邵阳德比”,也足见主办方用心良苦。该队运营负责人黄澍叮嘱队员:“回来比赛第一件事,赛前不许吃辣!”可队员第一顿饭依然吃的是地道的家乡菜:剁椒鱼头、辣椒炒鸡、猪血丸子、蛋饺等,还大呼“不够辣”!

      湖南网友们看到视频,会心一笑道:“到底是湖南伢子,能吃辣是刻在骨子里的。”教练兼队长韩旭锋的一番感言,则代表了队员们的心声:“全是小时候的记忆,从小吃到大。我们回来的目的就是探亲。”

      若说食物是乡愁的味觉密码,那足球便是乡愁的精神寄托。如今,他们以客队身份踏上家乡的球场,脚下的草坪是童年奔跑过的土地,看台上的呐喊是耳熟的乡音。他们或许在大湾区的赛场上见过更华丽的灯光,却难比家乡球迷眼中的热切;他们或许在职业联赛里经历过更激烈的对抗,却不及“在家乡而战”的心潮澎湃。足球在这里,早已超越了竞技的范畴,成为连接他乡与故乡的桥梁。球门前的每一次扑救,是对家乡养育的回馈;草坪上的每一次冲刺,是对儿时记忆的致敬。

      湖南一直是人才输出大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千万湖南人南下大湾区打拼奋斗,更是湘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精神的生动例证。湖湘子弟带着父老乡亲的期许走出大山,把汗水洒在异乡的土地上,他们汇往家乡的每一笔款项、带回的每一个发展思路,都在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而今,“湘商回乡”浪潮翻涌,湖南省对接大湾区蓝图加速展开,这群湖湘健儿带着足球回到家乡,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衣锦还乡”?从此,乡愁便有了球衣号码。他们用精湛的球技向家乡汇报,更想用足球为家乡的体育事业添把火。

      握手言和的比赛结果,寓意双方友谊圆满,可谓一场以足球为名的大团圆。大湾区湖南人队带来的,是游子归乡的温情与学成归来的喜悦,更是湖南与大湾区深化联结新的可能。家乡菜的热辣、家乡人的热情,则在告诉他们,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坚实后盾和温暖港湾。

      何以解乡愁?答案或许有千万种,但对这群湖南伢子而言,唯有踏上家乡的球场,听着乡音的呐喊,踢几场精彩的足球,才是最开心、最滚烫的回应。乡愁便在这场奔赴里,落了地、安了心。

      欢迎回家,大湾区湖南人队!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