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明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这是明代诗人俞仪写长沙的诗。诗人当年看到的风光,如今早已变了模样,变得更美了。我游过许多壮丽河山,也拜谒过不少名胜古迹。也许,是我曾居于长沙城南天心阁城墙下。也许,是多年前我在天心公园义务植过树,注定要与它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每每皓月当空、星光疏朗的时候,我总是一次次登上天心阁,是在寻找自己在古城墙边留下的青春足迹,还是迷恋这天下名阁的灿烂历史文化与宽容?我想,抑或兼而有之。
长沙,是中国从古至今唯一不曾更名过的三千多年的楚汉名城,天心阁则仿佛是雄踞古城墙上耸入云霄的卫士。所以,对这种穿越历史风云的经典触摸和打开,我总是小心翼翼,心存敬畏。
曾有人说,没有楼阁的城,甚至无以为城。这样的说辞可有依据?我不知道。然一座天心阁,半部长沙史,却是历史本身早已有的结论。当然,也是所有世人的认同。
新世纪初,长沙人为怀念一代“诗圣”,一座宏阔仿唐古建筑风格的杜甫江阁,又赫然于西湖桥湘江边横空出世。从此,千里湘江流淌着这位诗人一生留下的瑰丽诗歌。
天心阁,杜甫江阁,这两阁的历史之光与古文化之光交相辉映,让一座浸润几千年楚汉风华的古城,璀璨无比。
壹
9月中旬,我离开这座不夜的城市,回到僻静的乡下住了一段不短的日子。直到一天夜深了,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像神经质般地弹了起来。一看,是南京好友来电。电话那头传来亢奋的声音,对方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大声嚷道:“你知道我这会在哪吗?”“你在南京呀,这么晚了还在哪条街上浪。”我说。“我到了你们长沙呀,刚从杜甫江阁看过来,现在又打车到了天心阁景区体验光影艺术呢。长沙太美了,太有文化了,太好看了,我这一夜之间,仿佛走进了几个朝代,现在双脚又站在秦汉时期的地盘上了,彻底变成古人一个呵呵。”这家伙一连串的赞美,像是找到了天堂一样兴奋,一时还真把我震蒙了。末了,他又问道:“你想不想来见见我呢?”我赶紧说:“哪里话,怎么不见呢,可我这阵还在乡下啊……”
朋友姓苏,说来说去,他对古阁文化还真有些学问,出版过一本书。我们虽往来不多,却也是彼此都把对方放在心上的那种,他是个磁场很干净的人。第二天,我便匆匆搭车赶回长沙。我决意,要陪朋友再访“两阁”。
其实,之前我也曾听人说:天心阁,杜甫江阁,通过科技赋能,大手笔提质改造,已是华丽转身,中外游客纷沓至来。今天已不再是老阁老看,审美疲劳。这种大胆创新唤醒了历史文化,也大大赋予了文旅深层次含义,确是美轮美奂,惊艳了世界。
然而,无论是传统文化积淀的昨天,或是AI狂欢的当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赋能的日新月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守正”,更需要智慧创新,让它青春不老,让历史之光魅力四射。这就是新文化的使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得起这座古城给予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馈赠。你记住了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你。
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下午,我们走进了天心阁。在北门的右边,有一栋不显眼的两层小楼房,进门上楼再上楼,斜坡式步梯,空间窄窄的,场地虽小,却有气场,日常管理着西汉至今2200多年历史古城墙,一座闻名天下的天心阁,一个国家4A级的100年天心景区,可谓任重而道远。
有一位“老守阁人”,大家都管叫他沙老师。他戴副眼镜,说话很严谨,斯斯文文的样子,看得出肚里是装了不少“墨水”的人。他送我一本厚厚的书,是孤本,他说是写天心阁前世与今生的。沙老师在园里一干就是30年,青春、人生都放这儿了。他告诉我一个“秘密”,他说有许多人还不晓得,天心阁在湖南有多个第一呢,那就是1924年始建的“湖南省第一个市民公园”,1932年始建的“湖南第一个主题公园”,1934年始建的“湖南第一个动物园”。当然,说是“园中园”,却也足见天心阁的“成长”,昨天与今天。
“2024年天心阁提质改造后,又有了什么大的变化呢?”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创新意义。恰好沙老师在单位是负责文旅宣传的,问他没错。这时,沙老师眼里忽然放出种亮光,他伸出三根手指,激动地朝空中一扬,很激情地说:起码有三大惊现吧!他说的三个惊现,首先就是科技赋能,光影体现了创新;接着就是文化+旅游的融合;然后呢,是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都说湖南人最具创新精神,长沙人则更敢为人先。天心阁通过率先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灯光及投影设备后,很快就创建了10个引人入胜的光影景点。比如“二十八星宿图”较为深奥的古代天文学和富有科幻感的“穿越光年”,这显然是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创意。
那天,恰好又碰上负责光影方面的小李在场,我向他请教。他乐呵呵地说:在天心阁的主阁三楼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了“手可摘星辰”的愿景。小李的解释,让人着迷。原本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观测天象,制作历法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而每个星区具有特定位置和象征意义。这样,一经激光互动装置,不仅让你一下就能寻找到“长沙星”,更为惊奇的是,还可以让你置身深邃的茫茫星空,去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体验当代科技与自然交织的无限乐趣,这难道不是一场视觉盛宴,一种超级享受吗?2024年,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三人赴长沙,以《历史见证天心阁》为总片名,分别拍摄了三部纪录片,让世界遇见天心阁的前世今生。天心阁作为湖南首个光影公园也正式盛大亮相。原天心公园也易名为天心阁景区……
这个名阁名园,也不知从何时起,曾一度变得有些沉寂,好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似乎成为传说。可在提质改造后,这位历史“老人”,又重新焕发了青春,被童话般卷进欢乐的海洋,尤其是夜色渐深时分,满园笑声飞扬,游人如织。
天心阁是有风骨的,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一旦注入了灵魂,无论岁月的风雨怎样侵蚀,也必定永恒、典藏。
我和张虎的闲聊,是沙老师引见的。张虎是几年前从部队转业到园里工作的,看上去,他还是个孔武的小伙子。他是负责园林绿化工程的。我们就在园里的一凉亭中聊,居高临下,但见满园春色,郁郁葱葱。水幕广场有棵长得奇形怪状的大树。我问,这是什么树呢?他说这叫朴树,不多见,有上百年树龄了。去年春上,天心阁提质改造,绿化等工作必须赶在9月25日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前夕完成。说到这里,他脸上就浮现一抹难色。他说:你知道的,三四月份,应该是植树好季节,可长沙这地方,春上雨水多,一遇大雨,又怕树活不了。一到高温季节,又酷暑难当,何况夏天植树不易存活,工期紧,困难重重啊。设计、施工、监理等可花了不少心思呢。终于,赶在文旅盛会前完成了整个景区绿化任务。说着说着,张虎的脸上又洋溢着喜气。他告诉我,去年国庆前后,天心阁景区内外,人山人海。张虎约我晚间再游天心阁,他说,你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震撼呢……
我想:天心阁的沧桑与变迁,并非是一个抖落过往历史风光的江湖故事,而是一部罕见的古阁传奇,一部灿烂的中国楼阁文化经典。虽然它曾经九死一生,浴火重生,仍不愧为一座天下古阁的艺术殿堂,即便是站在今天看,它仍独树一帜,气势非凡。
我忽然想起了这首诗——“城南耸高阔,直与丹霄薄,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
因为只有李绍隽把天心阁的奇伟和宏大写绝了。
贰
当夜,华灯初上,我和朋友如约去了天心阁光影公园。不瞒你说,着实是大开了眼界。我们从东北门进入景区,但见游客已络绎不绝,城墙外车水马龙,园内一片茫茫灯海。我忽然在熏风亭旁的景区广场停下了脚步,是被一大群夜游者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吸引住了。原来是“湘遇水境”节目拉开了帷幕,绚丽的灯光点亮水面,喷泉、激光水幕、让人激情澎湃的音乐在这里碰撞和交融。光影随着激越的音乐节奏冲上天空,在水中跳跃,变幻出不同的形状,然后透过唯美的水幕,那悬浮的鎏金诗词歌赋俨然成了时空的信使,将古老的诗歌与现代的韵律交汇到一块。这种“亲密”激素,像温柔的潮水漫过人的神经系统,带来的是强烈的归属感。我呆呆地站在那儿,感叹人类的联想,感叹科技赋能的神奇。
“湘遇水境”演出刚一停歇,就见在水幕的后面出现一个小小的舞台,传统湘剧《拜月记——抢伞》开始上演了。这段折子戏经现代化改编,结合电子放克爵士元素,用以往观众没有视听过的方式呈现,让游客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长沙文化的独特魅力。湘剧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让我也沉浸在感人的故事中。这时,一位观众就感慨地说:刚才的“湘遇水境”的音乐中,除了利用放克的音乐元素,还融入了湘剧音乐,真是大胆的创新呢。
我和朋友走走停停又移步来到“奇幻密林”,不知不觉进入了梦境。这是一处充满诱惑的森林,密林里洒落着点点星光,像萤火虫一样闪闪亮亮,显现极神秘而美丽的画面。当人一旦漫步林中,就好像置身于另一个童话国里,便有感受时空变幻的奇妙。“奇幻密林”采用的是投射技术,将各种精美的画面投射至玉兰与紫薇花之间,这就有星光点点的效果,让游客好像来到星空之下。感觉新奇的是,还可见到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投影出来。在这个森林世界里,你能与自然邂逅,与动物交谈。你甚至还能看见机灵可爱的小鹿在崖石上跳跃,老虎在丛中奔跑,孔雀开屏迷人的身姿……总之,我强烈感觉,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活力,也寻回了久违的童真,且回到了真正的大自然。
在朦胧的夜色中,我们沿着斜斜的小路拾级而上,心里还在回味这“湘遇水境”和“奇幻密林”的奇巧。行至崇烈门,耳边忽然传来一声震响,我定睛一看,有三个人,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将,一位身着白色衣服的青年,一位是身着长袍的文人。他们一会振臂高呼,一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这就是正在表演的“文武登高秀”。这三人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和经历,代表了长沙革命文化的创新,展现长沙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崇烈门是为纪念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而修建,门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我肃然立在门前,崇敬与自豪油然而生。两千多年前长沙王吴芮修筑城墙,只为保长沙黎民百姓烟火。清朝杨锡绂修建天心阁,是为高处欣赏长沙风景。有谁能想到呢,一堵古城墙,一座天心阁,后来竟成了一个战场。先是太平天国攻打长沙,再是“文夕大火”,天心阁也真可谓是凤凰涅槃。崇烈门、崇烈塔、警世钟、古炮台等背后,哪处都有其道不尽的壮烈故事……
我们终于登上了天心阁最高处。这里古时称龙伏山,原本就气场非凡。两座金灿灿的副阁,护卫着光芒四射的主阁,金碧辉煌,瑰丽无比。阁下可见全城一片灯的海洋,把一座古城照得如同白昼,清晰明朗。我思索着,难怪当年吴芮筑城、杨锡绂建阁要选在这儿,多么有智慧和有远见。长沙人之所以至今对他们还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俩都是长沙历史文化的有功之人,后人又怎会忘记呢?
阁上人挤人,一阵阵欢快的喧闹声,能感受到长沙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激情。
随着湘江那边送来的一阵阵温软的风,阁上32只凤马铜铃响起清脆的铃声,一会儿传来悠扬悦耳的古琴声,原来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携传世名琴,与七位艺术家联袂演出,以主题“天心阁下,古调新弹”奏响千年雅韵。这种将《易经》的阴阳之道,魏晋之疏狂风骨,宋、明之雅交融谱写的流动精神乐章,可以看作是长沙夜色中最动人的风景……
显然,我最向往的还是上到主阁三楼去“伸手摘星辰”的体验。此刻我忽然变成了一个小孩,像过年一样地欢喜,我真能捉到星星吗?在主阁三楼,通过数字化投影技术,还原古时观星场景,游客能浪漫体验“触摸星空”奇幻愿景。
终于,我走进了“穿越光年”,并沿着西门的阶梯缓缓而下。我抚摸着古城墙,上面积有绿苔和斑痕。我想,那是千年的风霜和雨滴。一座古城墙,一座经典楼阁,尽显岧绕百尺之势,那是长沙留存的古城标志。城墙外是尽显繁华的当下,城墙内却仿佛还在叙说着远去的战鼓声声、炮声隆隆的故事……
染着一身光影,我和朋友从荧光满园且十分宁静的西厢公园步出天心阁景区,我依依不舍地仰望着高于云表,于星空下熠熠生辉的天心阁,它似一颗无与伦比的璀璨明珠,镶嵌在三千多年历史的英雄古城上。我仿佛从遥远的秦汉走来,从梦幻中走来……
叁
连我自己也怀疑,拜谒天心阁的第二个晚上,我竟又在湘江风光带遇见诗圣杜甫。傍晚时分,灯光全开,顿时,眼前一座流光溢彩的仿唐楼阁赫然出现,熙熙攘攘的夜游者一片欢呼。此刻,光影交错把阁下刚刚入睡的湘江又叫醒了,它被映照得波光粼粼,仿佛流淌着满河的金子。旅游者在抢拍镜头,把手中的相机、手机快门按得一片兴奋。
老实说,我已很少出门,故总是处于孤陋寡闻的状态,而眼前这惊艳的场面,让我大为惊喜,真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激情与快活了。我仿佛进入了梦境。
在杜甫江阁前坪的平台上,原来正在上演《喜相逢》的唐风互动环节。灯光下,“青年杜甫”“潭先生”等NPC对诗喝茶。台子后面的背景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名诗。江阁营运部的小尹笑着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喜相逢”唐风夜游活动的复出,在演出内容上,氛围装置又有了多处优化。新增了“投缘潭州”,“说诗解句”“猜灯谜”“众妙玄音”等演艺节目。这种科技+文旅的大胆创新,让游客穿行江阁之内,随时可触发系列剧情,沉浸其中,梦回大唐。台上的青年杜甫,穿着唐服风流倜傥,不再是老年时初到长沙的贫困潦倒形象。众多演员纷纷登台,用悠扬的歌声与曼妙的舞姿,营造出苏轼称之为“诗酒趁年华”的盛唐景象。
我此时的思维,像青蛙一样跳来跳去,江阁里忽然传出暮钟的声音,一下又把我的思维敲入了历史的苍茫……
我呆呆地坐在江边的麻石上,忽然想起一千多年前,一代诗圣是怎么来到潭州的?据历史记载,唐大历三年已入秋,晚年的杜甫,从成都草堂出走,经奔流急湍的三峡,进入三湘。眼前是波涛汹涌的洞庭,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仕途不顺,年老又颠沛流离,战火四起,民不聊生,诗人万分悲愤。于是,他斜靠在岳阳楼的栏杆上,竟像小孩一样号啕大哭一场。他留下一首《登岳阳楼》后,便乘一叶小舟沿洞庭南行。
诗人从蜀到湘,原本是想经潭州去衡州投奔好友韦之晋的。韦在衡州做刺史,他相信好友会给他谋一条生路。岂料,等杜甫千辛万苦抵达衡州后,才知韦不久前已调任潭州。无奈他又只得匆匆折回长沙。可他哪里知道,一个天大的不幸却在等着他,韦在前几日突发重病去世了。这个沉重的打击,让他深陷悲痛和困境,甚至绝望。这时,他只得在泊于南湖港的小舟上暂且栖身。因不方便迎送友人,后迁居到湘江边小西门一处破旧的小小阁楼里,他自己戏称“江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有诗为证。
他又老又病,生活没一点着落,靠着为别人写点诗接济度日,过着十分潦倒凄凉的日子。
此时的诗人,虽孤怜楚楚,但他心中却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他写战争的残酷:“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他认为,与死于战乱的人民比,自己尚还有一叶破舟可以栖身洗濯:“入舟虽苦热,垢腻可溉灌,痛被道边人,形骸改昏旦。”他的大胸怀始终装有对黎民百姓的一往情深。
我想: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杜甫漂泊异地,故乡远在河南巩义,也无亲人去探望他。虽然贫病交加,然而他却深深爱上了长沙,歌咏长沙。在他的笔下,长沙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宽容,多么值得永生留念的地方:“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杜甫是把长沙作为他的第二故乡。
一声沉重的三和弦,把我从万千思绪中又拉回到现实。江面上一艘大型豪华游轮,正载着游客夜游湘江,炫目的灯光把江面照得通明透亮,两岸的景物清晰可见。我跟着蜂拥的游客从楼上到楼下,穿梭般地又梦回“大唐。”
肆
巍峨而诗意的杜甫江阁,一层是游客服务中心及“喜相逢”唐风主题空间,那是为游客提供主题换装、文创产品,还有镜中书店等服务。我看见蜂拥的游客换上唐装在拍照留念。在这里,你走错了路都会碰上“唐朝人”呢。
上至二层,这里的游客已是川流不息,那是诗圣纪念厅。看上去,整体风格庄严肃穆,简约大气。诗圣形象雕塑逼真,让人有敬畏感,一旁配有巨幅木刻图《杜工部潇湘行迹图》。岳阳,耒阳,株洲,衡阳。在长沙有乔口、岳麓山、贾谊故居,这不都是诗人去过的地方吗?以3D画屏技术,再通过LED屏幕与实体艺术物料结合的方式,就创造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层次感,艺术化地展示杜甫流寓潇湘的行迹,也因此还原了诗圣诗词中的场景,在场的游客都一致赞叹科技赋能的高明手段。
当然,最吸引我的,或者说我以为最精彩的,要属四层诗圣生平展示:“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从诗人的《江南逢李龟年》里,可以看出他意外见到老友的欣喜心情,他高兴得不知要怎样才好。一时,竟把所有不幸和愁苦抛却脑后。是啊,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到你的艺术。想不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落花时节,碰巧又遇到你这位老相识……
四楼共设有四个层区,分别设有《客身天地》《鸥寄湖湘》《寓居长沙》《千秋诗圣》,而最能打动人的就是《江南逢李龟年》短剧。短剧生动地再现杜甫与音乐家李龟年蓦然重逢,这一幕,奇幻的灯光秀创新采用的是3D Mapping技术,于展厅里立面投射诗词,加上山水画等动态画面,用静态展陈实现活化表达。那一刻,我看到的,是杜、李两人击节吟诗、饮酒高歌、豪气冲天的动人画面。这让我为之动容,难以忘怀。它让游客与诗圣直接“超时空对话”,感受了湖湘文化视角下伟大诗人的忧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六至七层,是“远山会客”,陈设风格古朴素雅,号称是全国百家茶馆之一,是专供国内外游客品茶休闲的地方。这儿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远眺麓山烟云,橘子洲,月亮岛,温柔多情的湘江,像海浪一样辽阔的绿色风光带,蓝天碧水,两岸景色一览无余。入夜,有迷人的五彩缤纷的盛世焰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杜甫江阁展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实践。美国CNN旅行专栏作家则认为:这是中国最具诗意的城市观景台……
据记载,至今世界上有170个国家的人到长沙看杜甫江阁,看亮灯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沙这座浸润了几千年的楚汉风华的古城与杜甫江阁,连同不朽的诗人和他的伟大杰作已走入世界,名扬海外了……
“两阁”归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幸福,是喜悦。我是那么自豪:在天心阁,我当了一回“打更人”;在杜甫江阁,我做了一回“唐朝人”。“两阁”都是长沙的地标和名片,湖南大客厅,是感受湖湘文化的打卡地。
一座天心阁,半部长沙史。
一座杜甫江阁,诗歌塞满江。
“两阁”之光,洞见了历史,洞见了现实,洞见了美好的未来,也光耀了一个世界。